【歷史點滴】 台灣行銷全球的 鳳梨罐頭(下)

文/許峰源 |2022.04.14
716觀看次
字級

文/許峰源

台東農民與台糖公司合作,鳳梨收成之後以牛車、小火車運往鳳梨工廠。工廠工人先揀選並汰除劣者,隨即將一顆顆新鮮的鳳梨送進儲料場,經過洗滌之後放上輸送帶,再由脫皮機去皮、去心後,隨著輸送帶進入調理室。

調理室有五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兩側站滿身穿白衣、白帽作業員,戴著手套將無法清除的鳳梨皮、黑點一一削去。緊接著,一顆顆乾淨的鳳果送入切片機,後方的作業員挑選著輸送帶的鳳梨切片,立即裝入鐵罐中,而下一個步驟就是仔細檢查並確保每罐重量在誤差範圍之內。

生產線的另一端,是將已放入鳳梨切片的罐頭,注入特別調配的糖水,再依序落實封罐、高溫殺菌的流程。為確保罐頭品質,工廠還設有化驗室,隨機抽樣檢查,以符合食品衛生標準。最後,一罐罐鳳梨罐頭隨著滾動的傳輸帶貼上醒目商品標示,再經由作業人員裝箱送至倉庫,依照訂單的需求配售至海內外。

鳳梨盛產時期原料充足,台東鳳梨工廠日以繼夜投入生產線。台糖公司為了充實人力,從鄰近的鄉鎮招募女作業員,同時備有交通車、宿舍,還聘請了專業廚師供應三餐。這些作業人員採取晝夜兩班工作制,往往一班就需要上千名人力。

台東鳳梨工廠年產值超過新台幣上億元,不僅繁榮地方經濟,還創造很多就業機會,工廠內部的情景,常常是大量人力忙碌各項生產作業,工廠外部廣場每逢上、下班時間都是車水馬龍。

一九五○年代以降,台灣中南部鳳梨罐頭製造在原有基礎上更加精進,東部鳳梨罐頭也急起直追,全台灣輸出數量與日俱增。一九六○年代,台灣鳳梨罐頭外銷數量從二百萬箱增加到三百萬箱,至一九七○年代初期達到四百萬箱的驚人紀錄,為台灣賺進相當可觀的外匯,也讓台灣鳳梨罐頭躍上國際舞台。

台灣鳳梨罐頭究竟銷往何處?一九五○年代初期,仍以日本作為主力市場,後來慢慢打進歐洲市場,尤以銷往西德、英國為最。一九五九年,美國宣布與古巴斷交,中斷雙方貿易網絡,值此之際台灣鳳梨罐頭在華僑的協助下,成功打進美國市場,不僅取代古巴,還締造更令人刮目相看的銷售佳績。

一九七○年代後期,台灣鳳梨罐頭行銷國際市場已遭受嚴峻的挑戰。菲律賓與東南亞地處熱帶氣候,適合種植鳳梨,在引進外資後,大舉投入鳳梨的種植與罐頭製造,迫使台灣在國際面臨強勁的對手。隨著台灣勞力成本逐年提升,實難與這些國家低廉的人力競爭,也讓鳳梨罐頭的外銷逐年走下坡。

一九八○年代,政府有感於鳳梨罐頭外銷不復以往,將原本「加工外銷為主、內銷為副」銷售策略,調整為「鮮食內銷為主、外銷為副」,同時傾力研發適合直接食用的品種。金鑽鳳梨的問世,在台灣打進鮮果市場,也引起周邊國家的興趣,讓新鮮的鳳梨直接銷往國際,又為鳳梨打開國際市場。此後,台灣鳳梨除了可直接食用或作為料理,經過不斷的研發,再度蛻變為鳳梨酥,又譜另一段令人稱羨的台灣金磚傳奇。

時至今日,台灣鳳梨酥是許多人送禮的首選,當您品嘗台灣鳳梨酥之際,不妨回想早期鳳梨罐頭也曾是年節送禮的好選擇,與鳳梨酥一樣行銷全球,振興台灣經濟,為台灣締造一段黃金傳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