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淡淡
淑惠從大學時代就養成一個習慣,每學期回家時,都會和媽媽分享自己這段時間的所有照片。
如果剛好是寒假,淑惠就會挑在除夕夜守歲當晚,把自己這半年來的生活點滴,透過電腦螢幕上的照片,一張一張為媽媽仔細描述。
媽媽總是會指著照片踴躍發問,像是:這是什麼東西?現在大學生都玩這個?這一對看起來好像情侶;或者是,這個女同學看起來很聰明喔!這個男同學看鏡頭的眼睛怎麼歪歪的?這個女生一定很活潑等等。
「媽媽很會看人」的印象,就是這個時候在淑惠心中奠定下來!
大概因為這個習慣的關係,媽媽很了解淑惠的生活跟想法,每當她暑假要去哪玩、和哪些朋友一起出遊,只要告知一聲就可以,媽媽對她始終非常放心。
大學畢業後,淑惠北上工作,生活照比大學少了許多,不過,她仍會盡量將特殊時刻拍攝下來。因為只要拍了了照片,她就有理由回家看媽媽了。
自從自己一個人上台北工作後,每次回家,淑惠都會找個理由來說服自己。
其實,她也可以每個星期回家一趟,可是回去一趟都很耗費車錢、時間。所以,她總是必須先替自己找到回家的理由,否則就會認為「這樣回家又沒有意義」,只是跟平常一樣吃吃喝喝,然後又上台北。
直到有一天,媽媽毫無預警病倒住院,淑惠抱著焦急的心情一路趕回家,甚至在見到媽媽之前,已經偷偷哭了好幾次。
經過這次事件,只要沒有和朋友聚會,淑惠往後每個禮拜都會盡量回家,甚至積極尋找老家附近的工作機會。
因為淑惠知道,媽媽不會一輩子都陪在自己身邊,能跟媽媽分享生活點滴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她想要盡可能待在離媽媽最近的地方!
拉著父母一起認識自己的同學、男友,分享和朋友聚餐、出遊的照片,就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喔。
而「回家陪伴父母」,就是最棒的回家裡由!即使只是回去吃吃喝喝,也並非毫無意義。
當然,如果能陪父母說說話、幫他們做點家事,這趟返家的行程會更加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