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淡淡
阿伯做了一輩子粗工,扛了一輩子建料,協助過許多大樓萬丈高樓從平地起,唯一的遺憾是自己大字不識幾個。
晚年退休,膝下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順利嫁娶後,阿伯回到鄉下。平常照顧農地上的蔬菜,中午以前摘下當日要賣的菜,騎車到市區內,青菜一把十元這樣賣。
他每天都會待到傍晚六點多,把菜賣得差不多時,才又騎車回古厝老家。一天,阿伯騎車時,不小心與人擦撞,警察先生要阿伯跟另外一位機車騎士,一起出示相關證件。另外一位機車騎士很快拿出證件,阿伯卻遲遲沒有動作,警察見狀,便問:「阿伯,你的駕照呢?」
阿伯臉色發窘,尷尬地大聲說:「我沒有駕照啦!」警察聽了,搖搖頭:「阿伯,騎車怎麼可以沒有駕照?這是違法的事。」阿伯聽了,氣得大吼大叫:「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做過壞事,以後也不會做,哪裡違法!」阿伯因為沒有機車駕照,所以在這件事中吃了很大的虧。
從此,阿伯立志要考到駕照為止。
家人知道後,全都很擔心阿伯的狀況,一致認為大字不識幾個的阿伯,怎麼可能有辦法考到駕照?於是力勸阿伯放棄。
果然,阿伯連續考了二十多次,通通都沒能通過駕照考試。阿伯很失望,但心裡更介意警察先生對他說的那句「違法」。
適逢學校放暑假,阿伯的女兒跟老公忙於工作,沒時間照顧小孩,就把外孫送來鄉下給阿公帶。自從孫子來了之後,阿伯不敢無照騎車載孫子,怕有人在孫子面前說自己違法。
阿伯最後決定乾脆不去賣菜了,孫子寫暑假作業時,自己唸書,一次又一次準備駕照考試,有時候看到不懂的字,還可以趁機問孫子:「孫仔,這個字是什麼?」孫子一手捂著嘴,偷笑著回答:「阿公,這是『紅』,紅綠燈的紅。你不知道喔?」阿伯點點頭,趕快用自己的方式記下這個字,一面回答:「阿公就是不知道啊,你要認真唸書,不識字真的很不方便啊!」
暑假過後,女兒來接兒子回台北,看見因以前扛重物而手指變形的年邁父親,吃力地握住小小的筆桿,皺著眉頭,認真拿著考駕照的書籍,唸過一遍又一遍,心裡猛然一陣酸澀,默默祈禱父親能順利考取駕照。
回台北後,女兒每星期打電話關心父親,直到兩個月後,終於從父親興奮的語氣裡聽到好消息。「明年孫子放暑假,妳再讓他來,我騎車載他到處去逛逛。」
考試內容大致固定,但人因學習,總會一點、一點進步跟前進。阿伯學習雖慢,又因為不識字,加大考取駕照的困難,所幸機車駕照考題有限,所包括的知識固定在一定的範圍裡,阿伯孜孜不倦、持續學習,最後終於考取一般人眼中的「不可能」。
一件事情的促成與失敗,通常是由許多因素堆積起來,但最基本的關鍵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做出的決定,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而這個行為又會帶來期待中的結果。
別人打算怎麼看我們,是他們的事,重要的是──千萬別讓別人對我們的看法,限制住我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