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的人,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宇宙山河都與他同在,沒有什麼分別。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提雍正的頭來
據聞雍正皇帝也是一個參禪的高手,他是拜玉琳通琇國師為師。玉琳國師圓寂以後,雍正感到玉琳國師的傳人太少,就四處尋找他的後代弟子,想光大他的禪法。
後來在金山禪堂,找到了一位後代,就把他接到宮中問道,一對話,就知道他對禪完全沒有悟道。雍正很失望,於是警告他:「我現在安置你在一個地方,七天之內,要悟道,不然我就殺了你!」
這一個禪師說:「我不要悟道,我要命,你讓我活著就好了,不要殺我。」但是皇上哪裡有你說了算。
雍正每天都叫人到他的禪室外問:「某某,你有開悟沒有啊?」
當然,悟道不是這麼簡單的,但是禪者也很掛念,假如不能開悟,這條小命,就要斷送了,心裡也很焦急,「禪、禪、禪,怎麼悟啊?」
到了最後一天,侍臣再次提醒:「明天再不悟道,皇上就要我提你的頭去見了。」
這一天夜裡,禪者輾轉不能眠,明天見皇上就沒有小命了。這時,心上一道靈光,讓他明白了人世間的因緣關係。第二天一亮,雍正的侍臣又來了:「禪師,今天若不能悟道,皇上要我來提頭與他見面。」
裡面的禪者就大聲喊:「喂!把雍正的頭拿來跟我見面,我在這裡等他。」
侍臣一聽,還得了,這冒犯皇上啊!他是奉命來試探消息的,就把這種情況向雍正報告。皇上一聽,就說:「他終於悟道了。」
悟道的人,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宇宙山河都與他同在,沒有什麼分別。其實,雍正皇帝也懂得用逼的,逼著你走頭無路,一個轉身,就是光天化日。所以,雍正在政治上的成就,我們也不去管他,不過在禪門教育上、管理上,也算是一個好角色。
佛鑑禪師
佛鑑禪師因為不能吃油,每次過堂都要帶一點沒有油的鹹菜配飯吃,糾察師看到了,認為此舉不當,你做大和尚,私帶飲食到齋堂來吃,如何服眾呢?終於有一天,糾察忍耐不住了,興師問罪:「大和尚你私帶飲食,如何模範大眾?」
佛鑑禪師也不開口,就回去了,不過糾察講過了以後也很好奇,今天講了住持和尚,一碗菜也沒有吃完就走了。於是上前看看什麼菜,原來是鹹菜,連油都沒有;心想,一個大和尚來過堂,只是帶一點鹹菜來吃,又不是什麼樣的珍饈美味,覺得剛才說了一些粗魯的話,很是冒犯,就到丈室向佛鑑禪師懺悔。
佛鑑禪師一聽,對糾察說:「哦,那沒有什麼,我因為有病,不能吃油,不得辦法,帶一點鹹菜佐餐,你了解就好。不過年輕人啊,凡事深海難測,深廣無邊,以後在大眾人前發言,要能全盤了解,才不會出差錯。」
佛鑑禪師不擺出方丈的架勢,也不給糾察師太多的難堪,這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息事寧人的方式,禪門的管理不就是這麼簡單嗎?
沙彌夜遊
禪門的管理當中,尤其重視教育,它在管理上,有時候用棒喝,有時候用禪語,令人感到深不可測,但有時候不說破,卻可以得人心。
良寬禪師辦了一所沙彌學園,有幾十個沙彌學生在學習。但是郊區寺院,到了晚上,黯淡無光,無聊寂寞,年輕的沙彌都很羨慕熱鬧世間的燈紅酒綠,萬家燈火,因此有一些比較好動的沙彌,就利用晚上大家止靜休息後,偷偷地翻牆到街上夜遊。當然這樣的事情,隱瞞不過精明老練的師長良寬禪師。
良寬禪師確實是一個很優秀的禪師,他知道孩子出去夜遊也不聲張。到了深夜,知道夜遊的沙彌快回來了,他就把放在牆角的高腳凳拿開,自己站在那裡等待。當沙彌從外面翻牆進來,用腳一踩,「怎麼軟綿綿的?」低頭一看,不得了,是老師良寬禪師。
這時候,如果你是父母,是學校的管理人員,你會怎麼辦?一定會說:「嘿,給我逮到了,還有什麼話說?」但這樣子,只有增加學生的不服氣。相反地,禪門的管理學,它不說破,一點都沒有責怪的意思。良寬禪師拍拍孩子的肩膀說:「孩子,晚上天氣好涼,趕快回去,加件衣服。」也不提夜遊的事情,從此再也沒有沙彌敢出外夜遊了。我想,不說破,這就是禪門最高的管理學了。
一般人對於規矩、戒律,如果一有人侵犯,馬上就重責對方,絕不寬恕,所以一個團隊裡面,就容易形成對立,像良寬禪師用愛的鼓勵代替責備,讓對方感動,而感到慚愧、認錯,從此不再犯規矩,這也可以說是禪門最微妙的管理法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