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淡淡
他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母雙亡,只有撿紙類回收的奶奶與他相依為命。他立志要賺大錢,讓奶奶過上好日子。
他拚命讀書,成績亮眼,一路半工半讀直到大學畢業,教授鼓勵他到國外留學,並打算為他申請全額的學費,卻被他婉拒。教授困惑地問他:「這種機會不是人人都有,你為什麼不願意接受?」他回答:「奶奶為我付出她的一輩子,現在奶奶年事已高,我只想好好、趕快孝敬她,能夠到國外留學是件很棒的事,但不出國,只要有心,我相信自己依舊可以闖出一片天。」
教授聽了,只是嘆息。認為自己最聰明、最用功、最有前途的學生,給自己的人生,選了一個最不明智的選項,心中不免覺得惋惜。
他大學畢業後立刻就業,白天在出產LED燈的工廠工作,不但用心工作,還時時觀察老闆的行為處事、公司決策與制度的訂定。晚上回家後,盡心盡力照顧奶奶,等奶奶入睡,還不斷進修專業知識,利用有限的預算,購買相關材料,不斷自行研究。
因長期長時間工作,休息時間緊縮,有次他生了一場大病,終於徹底病倒了。這場病,讓他思考了很多,同時認為自己開公司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便向銀行貸款開了一間小公司。
因為技術夠、眼光準,公司規模愈做愈大,再加上市場需求量增加,幾年後,很快擴增為六、七間公司與工廠。他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大舉延攬學成歸國的人才來為自己效力。
十年後,在某次傑出校友的聚會上,他遇到昔日願意提拔自己的教授。教授問起他的近況,他謙虛笑說:「沒有辜負教授當初對我的期望。」教授一問後,才知道昔日的窮學生,已是今日的大老闆。
愛迪生說:「成功的祕訣很簡單,那就是我無論如何都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志。」如果當初他接受教授的引薦,到國外留學,今日可能是某位老闆雇用的研發人員,而非老闆。
奶奶的存在,也許令他錯過某些外人看起來十分珍貴的機會,但人的一生是很長的,故事沒有發展到某個階段,實在很難分辨哪個決定孰優孰劣。
苦難總是不斷出現在我們身邊,並非人力可以控制,但我們可以盡量避免遺憾的事情發生。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泡時,經歷無數次的失敗,當他的助手看著失敗的試驗,垂頭喪氣地嘆氣說:「唉,一直失敗。」愛迪生卻反而樂觀地笑著說:「誰說的!我們知道這種材質也不適合,又往成功更靠近一步了。」
困難、失敗、苦難容易讓人喪志、沮喪、惋惜,但也同樣能讓人變得更勇敢、樂觀、堅強,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在黑暗中,如何摸索出光亮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