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來大學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的羅斯密市(Rosemead),是一所現代化、融合東西文化優點的大學。圖/資料照片
校園內地中海柏樹一景。圖/德禪
兒童藝術之情緒治療運用研習
時間:2007年9月19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梯形會議室
這一生,在美國,我辦了一所西來大學,那是中國人唯一在美國,獲得當地政府承認的大學,學生畢業後的學歷在全世界都會獲得承認。在台灣嘉義,我們辦了一所南華大學,創立十年來,已有七千多位學生。在宜蘭,我們有佛光大學,創辦至今還不到十年,如常法師就是四、五年前從佛光大學畢業的。另外,佛光山設有叢林學院,主要學習佛教專科,總部設在佛光山,分部分散在印度、馬來西亞、歐洲、非洲等十幾個地區。
與其說我是一個佛教的和尚,不如說我像「武訓」,效法過去「武訓興學」的精神在辦學。我雖然沒有受過教育,但熱心於教育,因為我知道教育可以救社會、救國家、救自己。中國人想要在世界上揚眉吐氣,除了人人要受教育,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過去中國人美其名說是到國外留學,實際上很可憐,念書之餘,還要到餐館洗碗、洗盤子,畢業以後,頂多也只是開家中國料理店、洗衣店或照相館。但是現在中國大陸教育普及了,中國人在世界上,不再只是做這許多勞動階層的工作,有的還當上大學教授了。
過去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大學,都是由美國人擔任校長,他們對中國文化並不太了解。近來邀請到一位中國人,曾經在美國州立大學做過三十年校長的黃茂樹先生擔任校長。我想,他在中西文化、教育交流上的貢獻,對西來大學的發展,必定能有一番作為。我也很希望將來在各位老師的推薦之下,能有幾個大樹子弟到美國西來大學念書。
相互了解 增近友誼
長久以來,佛光山受到教育界和青年們的關愛。記得三十八年前,佛光山開山兩年後,我們在這裡舉辦「大專佛學夏令營」。那時,台灣政府並不允許地方舉辦青年學佛的相關活動。我拜託一位救國團的總幹事,請他做活動的合辦人,給我幾面救國團的旗子。我把旗子掛在山門口的彌勒佛像附近,警察來巡視,一看是救國團的旗子,等於「姜太公在此」,也不計較,不追查了。就這樣,往後又辦了好幾期的「大專佛學夏令營」。慢慢地,各個學校的教師、校長,也來到佛光山參加研習活動,讓我得以和教育界結緣。
可惜的是,由於興田村民不了解我們,以致雙方有很長一段時間相處不甚友好。雖然如此,我還是視他們如家人,一再努力改善關係。時至今日,承蒙他們漸漸地回心轉意,增進了彼此的友誼。目前佛光山積極促進與世界各個種族、國家的友好關係,同是大樹人,又有什麼不能和諧的呢?
我覺得現在台灣的教育是有漏洞的,但是這個問題,並不是哪個人想要改革就能改革。事實上,台灣的教育是老師努力念書,而學生不一定用功,即使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來到教室上課,學生也不一定會聽。
記得普門中學初創時,我自告奮勇要為觀光科學生上課。照理說,我經常在世界各地弘法,所見所聞應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可是萬萬沒想到,一進教室,班長喊「起立、敬禮、坐下」之後,一班二十幾個學生,不是開抽屜、削鉛筆、繫鞋帶、傳紙條,就是看天花板,沒有人聽我上課。
有些學生之所以考試成績不理想,是因為上課沒有用心聽,沒有全聽,沒有諦聽。《金剛經》說「諦聽、諦聽」,「諦聽」就是「注意聽」,沒有注意聽,腦子裡當然就沒有內容可以作答了。不專心聽課,如同水沒有注入茶杯中,法水不能流入心田,吃虧的還是自己。
教法得當 學生自覺
有位幼稚園老師,是我幾十年來所見幼教工作者中,最成功的一位。每當舉行遊藝會,有表演節目,他只要利用兩個星期,就可以教上十幾、二十個節目,而有的老師,花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只指導一個節目,大家還學不會呢。難道他有特異功能嗎?原來是他的教學法和一般人不同。例如教跳舞,學生動作錯誤,他會說:「張德勝,向前一步!」「不行,還要再向前一點、再一點……」學生不照指示做,他絕對不罷休,非得要他們達到要求,才允許進行下一個動作。但是有的老師,面對小孩子的錯誤動作,老是伸手拉學生一把,每天就這樣拉來拉去,教了好久,學生依然學不會。
所以「自覺教育」很重要,要讓學生感覺到「我在受教」、「我要改變自己」。當然,家庭教育也會影響學校教育。比方,有的父母當著兒女面前對別人說:「張媽媽,你們家的小寶真乖、真聰明。我家的小三子,調皮、不用功、不乖、好壞!」小兒女在旁一聽,心想:「媽媽,我是這樣子的嗎?既然你認為我這樣,我就搗蛋給你看。」潛在的反抗意識,造成他在家裡調皮搗蛋,到了學校當然就不乖了。
激發良知 心懷感恩
過去台灣流行一首歌,名為「哥哥爸爸真偉大」,我覺得歌名若能改為「爸爸媽媽真辛苦」會更貼切,更能激發孩子的良知,讓他們懂得孝順父母。畢竟為了孩子的學業,爸爸勞碌奔波,籌措學費,媽媽忙著製作便當,實在很辛苦。所以,孩子應當要感恩圖報。
總體說來,體罰也是一種教育。我受的教育是專制教育,可比「非人」的教育。回想起那段苦難的日子,真不知是如何度過的。很慶幸的是,我能承受得起。為什麼我能在叢林裡,熬過這十年的苦行生活?因為那是「當然的」,那是師長慈悲的「教育」。每天在被打、被罵的生活中度過,到最後,只要見老師臉色一沉,我的頭立刻會伸過去:「老師,你要打就打吧,不要生氣。」為什麼?因為不管我橫說或豎說,老師都會認為我不對。
教育部規定不能體罰學生,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不體罰確實也令為人師者感到為難。不過,老師會使出「體罰」這招,絕對是因為沒有辦法,沒有能力處理了,最後只好這麼做。其實,不必打、不必罵,用鼓勵、讚美、愛的教育,讓學生自動、自發、自覺的教育,對學生也會有所幫助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