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欄】 肌肉筋骨痠痛復原法

文/吳建東中醫師 |2022.03.19
3965觀看次
字級
黃耆是常用的補脾胃藥。圖/吳建東中醫師
丹參是常用活血化瘀藥。圖/吳建東中醫師

文/吳建東中醫師

肌肉痠痛是生活中免不了的事件。比如說跌打損傷,不管再怎麼小心,都還有可能受傷,或者是現代生活的型態,不管是工作或者是在家休息,長時間坐臥不動會傷身。《黃帝內經》中就有提到「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這五勞在大多數的現代人,包括上班族或是學生都看得到,要改善這些痠痛,就要從氣血肉骨筋來下手。

肌肉是控制身體,保護身體的重要組織,如果因為受傷或是久坐不動,導致肌肉量減少,身體就會變得比較遲鈍不靈活,走路不穩,容易跌倒。因為肌肉的保護力下降,跌倒了也比較受傷。肌肉量的增長,在青壯年到達高峰,而在四十歲以後,每十年會以百分之八的速度流失;年紀愈大流失愈快,七十歲以後,每十年的速度流失高達百分之十五。

要讓肌肉筋骨更強健,就要從飲食下手,必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因肌肉的組成,主要是由蛋白質所構成。即使是硬梆梆的骨骼,裡面的有機物大部分也是蛋白質。因此,一公斤的體重,建議每天至少要攝取一點二克以上的蛋白質。但是光吃得好,肌肉並不會順利增長,因此要給肌肉一些成長的訊號,也就是適當的運動。以中醫來說,就是練功鍛鍊,比如說八段錦、五禽之戲、太極拳等等,都是很好的鍛鍊方式,而就現代醫學來講,就是阻力訓練。

如果胃口已經不好,吃不下那麼多,腸胃吸收不良,該怎麼辦?這時中醫就要出場了!傳統醫學認為「脾主身之肌肉」,脾氣健運,肌肉才得以豐盈,脾胃有病,肌肉筋骨皆無氣以生,故會萎縮不用。因此,凡有胃口不佳、腸胃脹氣、大便失常、胃食道逆流等等消化不良的問題,都有需要盡快調好。脾為後天之本,脾胃調好了,我們的筋骨肌肉才有足夠的營養來建構。黃耆、山藥、白朮等,都是調理脾胃常用的方式。

然而,光是脾胃吸收好還不夠,還需要順暢的氣血運行,把胺基酸等營養物質送到肌肉去,因此改善體內的氣血循環也相當有必要,尤其是年長者多半有氣滯血瘀的體質,或者是衰老引起的氣血不足無法推動循環,抑或是以前生活留下的舊傷,都有可能導致肌肉的養分不足,代謝物不易排出。因此,以運動或是活血化瘀的方式改善體內循環,也相當必要。常用的藥材如丹參、當歸、芎藭,除了活血補血,也是常見的傷科用藥。

最後則是骨骼,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骨骼的強健與否,也跟腎氣是否充足有關,尤其是受傷久臥之後,缺乏運動也會讓腎氣衰微,常見到的症狀如容易疲倦、腰痠背痛、膝蓋痠軟、性功能降低等等。如果傷到了骨骼,如骨折或是骨質疏鬆等,更是需要從養腎來著手,常見的藥材如地黃、杜仲、菟絲子等等。

依照損傷階段的不同,症狀的不同,應該給予不同的治療,比如前期活血化瘀,中期補益氣血,後期調養臟腑。然而,每個人體質狀況皆不同,還是有需要臨機應變,但飲食與鍛鍊兩者都不可或缺,建議可以先從此進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