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之樂 如何驅除煩憂

文/米歇爾‧馬赫特(德國心理治療師) |2022.03.26
2194觀看次
字級
食物可以舒緩情緒、讓人愉悅的關鍵在於很美味。圖/Pexels

文/米歇爾‧馬赫特(德國心理治療師)

許多人在情緒緊張時會吃巧克力,不過倒也有其他許多食物,同樣具有美味可口與富含能量等能夠發揮舒緩作用的重要因素。而哪種飲食最終成為個人所選擇的安慰手段,這點則取決於學習的經驗。



辛辛納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的一些實驗顯示出,美味食物的作用有多麼厲害。

研究人員每日提供實驗組受試老鼠兩次甜食,至於對照組則是提供一般的實驗室飼料。兩周後,研究人員設法讓受試老鼠處於壓力狀態之下。吃甜食的受試老鼠所表現出的壓力反應顯著較低。牠們的內分泌系統所釋放出的壓力荷爾蒙較少,牠們的心跳較慢,而且牠們的行為也較為平靜。這種壓力消減全然是由口味所致,因為,只要食物是甜的,就算是沒有熱量的食物,同樣也能減輕壓力反應。相反地,若是藉由輸注葡萄糖提供熱量(也就是說,沒有味覺刺激),則會沒有效用。針對大腦所做的研究表明,美味會改變杏仁核的活動性,這個大腦部位在處理壓力上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藉助美味的食物減輕壓力,是一種在生物上根深柢固的現象,因此同樣也能在動物中觀察得到。然而,我們人類卻能設法進一步提高這種舒緩作用。

血糖過低,易有攻擊性。圖/Pexels

血糖低易動怒

飲食的舒緩潛力遠不止於此。除了美味可口、記憶效應以及營養物質對於情緒與內分泌系統的作用以外,飲食還有另一種性質。

在一九七○年代時,有位加拿大的民族學家,在於秘魯的安地斯山脈的某個小地方進行的田野研究中,觀察到了這個現象。在拉爾夫‧博爾頓(Ralph Bolton)翻閱印加瓦塔納(Inka Watana)市府的檔案時,他發現到了一件令人訝異的事。在當地土生土長的成年人中,居然有超過半數的人曾經直接或間接涉及謀殺或過失殺人。當地的兇殺案發生率遠高於地球上的其他任何地方。

為何科勞人(Qollao)那麼容易起爭執?他們非同尋常的攻擊性該如何解釋?有別於其他人在當時驟下結論,認為原因在於當地土著的「不良品格」或遺傳的人格特徵,但博爾頓不以為然。他描繪了一個複雜因素的系統,這個系統與當地惡劣的生活條件有關,像是頻繁的極端高、低溫變化、高海拔所造成的氧氣缺乏、人口密度高、營養不良、咀嚼古柯(Coca)樹葉等等。然而,這個模型的核心卻是一個簡單的生理量,那就是:血液中的血糖量。博爾頓觀察到,如果科勞人的血糖愈低,他們的言行舉止就愈有攻擊性。

先喝加了很多糖的檸檬水,可預防玩電玩受挫的學生產生攻擊性。圖/Pexels


糖與自我控制

葡萄糖是人體裡的主要能量載體,也是大腦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大腦每天會燃燒掉大約一百二十克的葡萄糖,這相當於二十五茶匙的葡萄糖。葡萄糖也是大腦最重要一項功能的基礎,那就是:控制行為衝動。

這項能力被稱為「自我控制」,它是目標明確行為的前提。它讓我們得以做出某些令人不快、可是對於實現長期目標卻很重要的行為。例如,在學習某種樂器時進行音域練習,或是為了保持健康而前往森林跑步。反過來,它也會幫助我們控制那些起初令人愉快、可是長久下來卻會造成傷害的行為。在嘗試戒菸時,它會幫助我們控制抽菸的欲望。在嘗試減肥時,它會幫助我們抗拒吃得遠比計畫還更多的誘惑。

然而,當大腦暫時沒有足夠的葡萄糖時,自我控制就會受到局限。這解釋了為何在血糖濃度低的狀態下,更容易出現具有攻擊性的反應。光是一餐不吃,其實就足以造成這種狀態。

在一項實驗中,受試學生獲得了能量含量被降低的早餐和午餐各一份。到了傍晚時分,他們不僅感到飢餓,而且還變得緊張且易怒。當他們受到噪音干擾從而陷入壓力狀態時,他們則會明顯表現出憤怒。至於吃了能量充足的飯菜的受試者,則沒有如此煩躁的反應。如果大腦獲得充足的葡萄糖供給,那麼具有攻擊性的衝動就會比較容易受到控制。

當研究人員讓受試學生在放學後玩一下某款會令人深感挫折的電玩時,他們的攻擊傾向就會升高。然而,如果事先讓他們喝一杯加了很多糖的檸檬水,他們的攻擊傾向則會降低。

巧克力因美味可口、富含營養成分,甚至還含有少量的精神活性物質,是絕佳的安慰性食物。圖/Pexels

巧克力很紓壓

飲食是一種特殊的舒緩手段。它收效迅速、唾手可得、易於使用,而且在社會上也是合法,且普遍受到認可。不良的副作用只在過度攝取或長期攝取下才會發生。沒有其他物質或活動具有如此多項能對情感發揮作用的性質。

光憑它們的美味可口,就足以緩解壓力。從前愉快用餐的回憶也可以增強這種效應。在進食後,含有能量的營養物質能夠改善情緒、消弭激素壓力反應。提供葡萄糖給大腦,則可促進自我控制。有時就連諸如可可裡的咖啡因之類的精神活性物質也會參與作用。

很有可能的是,如果以上這些機制同時啟動並發揮作用,就像山澗的溪水在每股水流的加持下會暴漲,飲食的舒緩作用也會更強。

巧克力之所以在我們稱之為安慰性食物中脫穎而出,那是因為它們具有所有的這些舒緩性質;它們美味可口,富含營養成分,甚至還含有少量的精神活性物質,更遑論與它們有關的種種美好回憶。

也難怪許多人在情緒緊張時會吃巧克力。不過倒也還有其他許多食物,同樣具有美味可口與富含能量等能夠發揮舒緩作用的重要因素。我們可從不含可可、從而也不含精神活性物質的許多廣受歡迎的甜食,看出這一點;像是花生糖、杏仁糕、西班牙的杜隆糖(turrón)或土耳其的哈爾瓦酥糖(halwa)(它們是用糖、蜂蜜、榛果、杏仁、芝麻及開心果製成)等。像這樣的甜食,這類特別美味可口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同樣也能發揮舒緩的作用。

只是,哪種飲食最終成為個人所選擇的安慰手段,這點則取決於學習的經驗。有一本專業期刊曾報導過,一位年齡四十九歲的婦女,在面臨一場人生危機下,突然變得喜歡生吃胡蘿蔔。她每天都會吃上兩到三公斤的胡蘿蔔,皮膚也因而轉為橙色了。(摘自《飢餓信號》,菓子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