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4八大人覺經十講】八大人覺經十講 3 第二講② 知苦才知求解脫 學道增上緣

星雲大師 |2022.03.13
3206觀看次
字級
王卉娟作品〈如是我聞〉。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過去在一個偏僻的鄉村中,住著一對年老的夫婦,他倆辛苦經營生意,攢了不少積蓄,只是膝下猶虛,一個兒女也沒有。東邊拜,西邊求,都未能如願。年老的夫婦求子心切,想要知道無子的原因,但鄉村之中,沒有有道行的人可問。一天,有一個出家未久的人遊方經過此地,老夫婦一見大喜,請他回去供養,飽餐以後,請他說法,求其開示無子的原因,這位出家未久尚不懂得說法的人,心中很焦急,他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才好。

老夫婦誠心誠意,跪在他的面前,俯伏於地,頭也不抬。這位初出家的人心急如焚,因為自己是一個出家人,也不好說他不會說法,不懂這些道理,這時他忽然覺得做一個出家人真是很難,不覺就脫口說道︰

「真難呀!」

跪在地上的老夫婦一聽,這話說中了他們的心坎,他們覺得這句開示,真是至理名言,他倆為了求一個兒子,怎麼也求不到,「真難呀!」這句話讓他倆很有同感,趕緊又叩頭如搗蒜的不住禮拜起來。

這位初出家的人一看這對老夫婦如此虔誠,真沒有辦法可想,他如坐針氈,滿身大汗直流,當他難受到極點的時候,不覺又脫口說道︰

「苦呀!」

這句話在老夫婦聽來,好像暮鼓晨鐘,他倆覺得一點不錯,自己這麼大的年紀,連一個兒女都沒有,苦呀!人生真苦呀!

老夫婦聽了深受感動,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起來,初出家人一看,急得沒有辦法,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還是溜之大吉吧!這老夫婦哭了好久,再靜聆開示,沒有聲音,抬頭一看,出家師父已走了,他們覺得這一定是活佛現世,來指點他們迷津,使他們知道人生是苦,從此他倆成為佛法虔誠的奉行者,認真修道,他們終於解脫人生的枷鎖了。

知道苦,才知道求解脫;苦,也是學道的增上緣!

把四大說為苦空觀,這是因為四大所合成的有情生命,以及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幻而不實,在一切虛假之中,還要受著八苦交煎,所以說「四大苦空」。

「五陰無我」的這句經文,是佛教的「無我觀」。

了知五陰無我 不受虛假所囚

五陰是什麼?五陰就是「我」的代名詞。五陰即指色、受、想、行、識。我人是由物質和精神聚集的和合體;所謂物質,在佛法裡叫做「色」;所謂精神,在佛法裡是指受、想、行、識而言。

色,是變礙的意思。因為有形的物體,都是變化無常而有所障礙的,物和物之間遇到有和合性的便相吸,有抵逆性的便相拒,相吸便成,相拒便壞。

受,是領納的意思。知道苦,叫苦受︰知道樂,叫樂受;不苦不樂的時候,叫不苦不樂受。

想,是取像的意思。攀緣外境,回憶往事,幻想將來,都是想。

行,是造作的意思。由取像而有造作的行動,有時作善,有時作惡,這都是行的力量。

識,是了別的意思。如眼能了別認識青黃白黑,耳能了別認識好惡音聲,鼻能了別認識香臭之味,舌能了別認識酸甜苦辣,身能了別認識冷暖軟硬。

此五陰之我,為業報所集,在時間之流中生生死死,沉轉無期。

陰是遮蓋的意思,色受想行識的五陰遮蓋了我們本來面目的真如佛性,眾生沉淪苦海就是執著這五陰之我為實有。

五陰無我,就是《心經》裡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五蘊指的就是五陰,能照見五蘊皆空,就能知道五陰無我的意思。

現在五陰所集合的我人身心,明明是真實不過的,我們色心所合的身體,行動自如,要東就東,要西就西,所受的苦樂也是實實在在的,為什麼要說五陰無我呢?

原來,五陰之我,不過是假因緣暫時的和合,不能常住,沒有自體,所以說「無我」。

四大本空公案 留蘇軾玉帶永鎮山門 

一說到「無我」,大家總是很害怕,「無我」之聲,像是一個空空的原子彈,要把有情所執的「我」炸得粉身碎骨,無影無蹤,大家對這種大乘無我之理,怎不恐怖呢?

其實,我們若不能照空虛妄的五陰之我,真心之我又怎麼能顯現呢?把虛妄的去除了,真實的就會顯現出來。烏雲消了,朗朗的晴空才會出現。

就是學道多年的人,如不能了知五陰無我,仍然無法獲得解脫,仍然會被世間的一切虛假所囚。

宋朝時,有一位金山的佛印禪師正在講經,聽眾把道場擠得滿滿的,這時官封大學士的蘇東坡居士也光臨聽經,禪師對他打著禪風機語說道︰

「此間無學士坐處!」

蘇東坡也是一個學佛參禪多年的人,聽了以後回道︰

「何不暫借禪師的四大之身為座?」

「學士!你既要老僧四大之身為座,老僧有個問題,你若回答得出,即將身子給你坐,你若回答不出,請將玉帶解下來留在此間永鎮山門。」

「好的!好的!請你問吧。」

「佛法講四大本空,五陰無我,請問學士以什麼為座?」

滿腹經論的大學士蘇東坡,給佛印禪師這麼一問,問得啞口無言,只得留下身上的玉帶。直到今日,金山江天寺所收藏的蘇東坡玉帶,成了稀世價值連城的古物!

本經說「五陰無我」,最好的解釋還是本經的經文,為什麼說「五陰無我」?因為「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前面我們曾講過,我人身體是由因緣和合而「生」的,因緣離散也就「滅」了;有情的身心,在遷流不息的「變」化著,在昔此今彼的遷「異」著。這五蘊和合的我,是「虛」而不實的,是「偽」而不真的,不能自由,不能自在,「無」有「主」宰。

講過了世間的無常觀、四大的苦空觀、五陰的無我觀,最後應該講到「心是惡源,形為罪藪」的不淨觀。

良心!良心!雖然大家高叫著人要有良心,但沒有良心的人仍然很多。那些身犯的姦淫,手犯的竊盜,口犯的惡言,主宰著身、手、口去犯罪的,就是心!

那些手拿著硫酸,把自己曾經愛過的人澆毀得面目全非;親身用刀把他曾深夜談心的朋友分屍滅跡,這些慘絕人寰的罪惡,不就是導源於心嗎?

一個人因為有自私的心,所以光明的本性被私心蒙蔽了,私心的氣燄高了,什麼義理人情可以不講,什麼損人利己的事情都可以做出。在這個世間上,小如家庭的人我是非,大至社會國家的戰爭,莫不由於私心的蠱惑!

善惡一念之間 覺照漸離生死

現在的社會,倡導科學的發明,鼓勵藝術的進步,目的不外是增進人類的快樂幸福,但這仍然只是治標,因為科學、藝術並不能完全制止人類的犯罪,所以在科學、藝術之後,若能發揚佛教,用治本的方法把每個人的良知發掘出來,去除造罪的私心之源,使心不攀緣外境,這才能使世界獲得安寧和平,使人類獲得真正福祉!

世間的人,平常最愛的是美好的身體,最關心的是眾多的財富,但到人生最後的時候,身體、財富卻無法帶走;人在生之日最不關心的是「心」,但到告別世間時,緊緊跟隨我們而去的卻是「心」!

為身體享受忙碌的人多,為自心淨化修持的人少,難怪世間的缺陷是如此之多!身體、財富不是我們的,心才是我們的主人翁!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又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是惡源」,但心也是善源,所謂善惡,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罷了。

因為心易造惡,所以招感這有為的身形。假若易惡為善,雖有身體,當下就清淨解脫了。

能照上面說的道理觀想、反省、察看,那就能逐漸脫離生死的苦海!所以第一覺悟的經文結尾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上面所講的是《八大人覺經》中的第一覺悟,綜合這一段經文是說,要學菩薩了生脫死、廣度眾生的人,第一應該覺悟的是,人生和宇宙都是不能常住的,這個世間到處都是不安不實,因緣和合的四大五蘊的我,實在說來是苦的、空的、無我的、生滅的、變異的、虛偽的、沒有主宰的。執著的妄心,是罪惡的源流;幻現的色身,是罪業集聚的處所。能懂得這以上的道理,常常思惟觀察,就可以漸漸的遠離生死眾苦的輪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