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國衛院癌研所副所長劉柯俊、國衛院癌症研究所主治醫師蘇勇曄、國衛院院長梁賡義。圖/國衛院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膽道癌是較少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2019年約有2300人被診斷罹患膽道癌,人數直逼胰臟癌,且仍在逐年增加中。國衛院研發改良型GS處方與NGS處方,整體中位存活期長達19個月,且只有6%病患會發生嚴重白血球低下的副作用,為膽道癌治療帶來一道曙光。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主治醫師蘇勇曄表示,膽道癌不常被討論,卻是沈默殺手,台灣2019年就有2343人確診,人數近似「癌王」胰臟癌的2803人。膽道癌早期症狀包括上腹痛、嘔心嘔吐,食慾下降、體重下降;一旦能摸到腫塊,或出現黃疸,都已屬晚期。國內有近7成患者都是晚期才確診,無法手術,只能做全身性治療。
蘇勇曄表示,目前國際標準治療是GC化療處方(gemcitabine加cisplatin),25%病人腫瘤縮小超過三成,中位數存活期為11個月,西方人僅25%會出現中性白血球低下的嚴重副作用,但以日本人為例的東方人,副作用發生率卻高達60%。
蘇勇曄說,嚴重白血球低下,會導致病人易受病菌攻擊,一旦感染,死亡率可達25%;副作用會讓人虛弱、衝擊生活品質,即便腫瘤縮小到可開刀,病人也難以承受手術。為突破治療困境,國衛院癌症研究所與國內多家醫院合作的「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TCOG)針對台灣人體質研發改良型的NGS複方免疫化療,成功降低副作用發生率。
蘇勇曄指出,NGS複方免疫化療包括每兩周注射一次傳統處方化療(gemcitabine),每日口服化療藥(TS-1)、兩周注射一次免疫治療藥物(Nivolumab)。48名晚期膽道癌患者接受治療後,45%患者腫瘤直徑縮小超過30%,中位數存活期19個月,嚴重副作用發生率6%,3名患者治療後可切除腫瘤。臨床試驗已結束,TCOG合作醫院都有提供膽道癌病人NGS處方,但因TS-1和Nivolumab尚未通過健保給付用於治療膽道癌,患者每月仍需自費3萬與20萬元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