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讓長者憂鬱 桌遊可解負面情緒

陳玲芳 |2022.02.21
599觀看次
字級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近八成八長者認為「桌遊」體驗,對於調解負面情緒和增進人際互動有幫助。圖/董氏基金會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春節期間疫情持續悶燒,因為返鄉、走春而引起的家庭群聚事件頻傳,足跡橫跨北中南,再度引發民眾焦慮不安的心情。其中,銀髮長者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多的關注,根據2021年12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研究指出:與疫情前相比,年長者更加憂鬱和孤獨。董氏基金會發現,學習樂齡生活及體驗桌遊,有助於調解負面情緒。

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以《英國老化縱向研究》中5,146名年長者數據進行分析,平均年齡67.7歲,52.9%為女性,以白人比例最多占92.8%。比較受試者於2018-2019年及疫情開始發生的2020年數據,其中以四種量表評估憂鬱、焦慮、生活品質及孤獨感變化。結果發現,疫情後比疫情前,整整多出一成。研究也發現,女性和無伴侶者,心理健康惡化情況更嚴重;社會經濟不平等也持續存在,貧窮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賴德仁表示,新冠疫情讓長期就醫的患者因害怕被感染,而不願到醫院就診,除此之外,關於有長者施打後不幸身亡的報導,讓不少長者對施打疫苗感到恐懼及焦慮,更不敢外出,進而影響情緒及睡眠狀況,因長期缺乏刺激,使得認知功能下降。

他建議銀髮長者,首要在身體狀況許可下接受施打疫苗,並維持規律生活,不因疫情日夜顛倒;飲食均衡,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及避免肌少症;與他人保持互動,可用視訊方式;待疫情趨緩開放日照據點或社區活動時,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與朋友相互聊天。

賴德仁也提醒長者切莫擅自停藥,在疫情嚴峻時期,各醫院都提供視訊門診或居家醫療服務,可善加利用,「與疫情共處的日子還很長」,更要留意自身或關心身旁長者的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分享,自去年起開始與台南國學書院合作,針對當地擔任志工的長者舉辦工作坊,學習樂齡生活及體驗桌遊,近八成八長者認為「桌遊體驗」對於調解負面情緒和增進人際互動有幫助。

因此,今年再度攜手合作,規畫志工培訓課程,讓這群志工長輩未來在當地能善用所學技巧,帶領年長者體驗桌遊,同時幫助長者建立記憶力、觀察力及反應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