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開悟後,才能助人解厄。圖/Pexels
《話頭禪指要》,法鼓文化出版
文/釋繼程
佛經告訴我們再好的道理,都要自己本身去悟,不然都還是佛的……
「開悟」就是把我們的心打開。當我們悟到了,就會發現到原來我們的心本來是清淨的!這顆心一切具足,本來清淨,所有我們看到比較負面的事,實際上都是自己造作出來的。所以「悟」非常重要,無論用的是什麼方法,不外乎都是要幫助我們達到這個「悟」。比較正規修止觀的,很多時候也能得到某種程度的定,止了以後能夠安住,有時候心也能夠進入到某種程度或滿深的定,感覺也很法喜,但這個不是禪宗要的東西!
我們打坐以後可能會不斷地思惟法義,思惟法義確實可以理解和貫通義理,甚至整理成文章,然而這在禪修不是重要的事。因為你這樣做,就好像很多學者都在做著這些考據之類的那樣,可是你整理得再多,寫得再多,整理出來的都是別人的!這都只是你通過思惟消化後,轉化為自己的而已,內容都還是別人的!這就是我們所講,禪師他要超佛越祖──即使佛講的又如何?我要超越他!
祖師講的又怎麼樣?要超越他!而這個「超越」的意思當然不是說佛講的很差,我比他好,祖師的意思是所有的一切,別人講的都要懂得適當地吸收,最後自己要悟,而不是完全照著佛陀和祖師所言。所以我們要超佛越祖,意思是即使是佛經告訴我們再好的道理,都要自己本身去悟,不然都還是佛的。
就如我常常提醒大家念經的時候,並不是念給佛聽的。經文是對內而不是對外的,所以我們在念經的時候,不是大聲念給佛聽,而是要念到自己的心裡,而且念了以後還要記住,還要去悟。
開悟後助人度厄
禪宗的修行就是要把這些都暫時放在一邊,但並不是說這些東西不重要,而是修行所要得到的受用,最重要的是開悟。開悟了以後再學這些東西,然後用它做為幫助別人或是度化眾生的技巧。所以悟了以後,你有神通就可以幫助別人;有了正確的知見,悟了以後就有了力量,就懂得怎樣去照顧別人、怎麼去愛護別人、怎麼去保護眾生度一切苦厄,這個才是禪修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開悟!所有的這些方便、善巧,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得到這個最重要的、完成這個最重要的這一回事。禪師在修行的時候,很多這些不是很重要的東西,全部都先被排除了。
例如參「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的香嚴智閑禪師,他在文藝知識上都很聰明,只要一聽聞就懂了;他的老師也是師兄靈祐禪師,只丟一個話頭讓他去參,最後他悟了。他在這個過程裡,發現原來自己讀那麼多書,沒有一本或一句話是可以幫他解決問題,讓他知道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所以他只有靠自己去悟。他的老師也跟他說:「我講給你聽的,就不是你的,一定要你自己去悟,把自己的心打開,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心。」
(摘自《話頭禪指要》,法鼓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釋繼程
1955年生於馬來西亞,1978年依止竺摩上人出家,同年赴台灣松山寺受具足戒,並於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進修。期間曾親近印順長老、星雲法師,並於聖嚴法師門下修習禪法,成為法子。
返回馬來西亞後,曾閉關一千日;出關後,活躍於大馬佛教界,曾擔任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總會長、馬來西亞佛教僧伽總會副主席等職;並創辦主持大專佛青生活營、教師佛學生活營、靜七、大專靜七、精進靜七、禪十等禪修課程。近年並前往台、美、歐等地,指導禪修活動。著作甚豐,約七十種,並創作現代佛曲歌詞逾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