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睏來眠,是本能的。
圖/本報資料照片
釋繼程
一九五五年生於馬來西亞,一九七八年依止竺摩上人出家,同年赴台灣松山寺受具足戒,並於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進修。期間曾親近印順長老、星雲大師,並於聖嚴法師門下修習禪法,成為法子。
文/釋繼程
睏時就睡覺!
這幾乎是人人皆知的事,也是人人在做的事,
嬰兒尤其做得好。
如果這也是禪,禪豈不太平常了?
如果這是禪修,哪還用修呢?
嬰兒的睏來眠,是本能的;
漸漸成長,本能漸漸被汙染時,
睏來無法眠,不睏卻已眠,
這不就是多數人的寫照嗎?
平時真能做到睏即眠,而無罣礙、無思索嗎?
也有人一睏就睡,但睡時是昏昧的,心不清明的。
真能身心放鬆而眠,是真正休息,
身心放鬆狀態,故身輕安、心清明,
一般人皆難放鬆,故不是睡不好,就是心昏昧。
把睡眠也當作禪修的方法,
就是要學習如何放鬆身心,以便好好地休息。
放鬆的身體,能敏銳地覺知身體睏了,需要休息了,
在適當的時間休息,身體狀況就恢復得快;
放鬆的心,是沒有牽掛、擔憂的休息。
心裡一片光明、寧靜。
身要放鬆則須減少日常生活中的繁忙、緊繃與壓力,
而這得在生活中去調和;
太多的追逐,造成很多的忙、緊與壓力,
這就得放鬆那些追逐,生活中少用力則易放鬆。
心若放鬆,身亦可以隨之而鬆,
沒有追逐的心、沒有用力的心,
一切妄念皆放得下,心就鬆了。
睡眠的禪修,不只在睡眠當下要放鬆,
還得在日常生活中去放鬆,
因此是一個整體性的禪修。
體驗了「睡禪」,也真的是平常,
但是經過了修和證的平常。
二○一一年十二月九日.怡保般若岩
(摘自《禪味六十》,法鼓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釋繼程
一九五五年生於馬來西亞,一九七八年依止竺摩上人出家,同年赴台灣松山寺受具足戒,並於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進修。期間曾親近印順長老、星雲大師,並於聖嚴法師門下修習禪法,成為法子。返回馬來西亞後,曾閉關一千日;出關後,活躍於大馬佛教界,曾擔任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總會長、馬來西亞佛教僧伽總會副主席等職。著作甚豐,約五十種,於法鼓文化出版的有開示錄:《小止觀講記》、《六妙門講記》、《心經的智慧》等,散文:《花花世界》、《日日好日》、《船到橋頭》等,並創作現代佛曲歌詞逾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