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壓力太大嗎? 心理師教你3招解壓力! 陳玲芳 |2022.02.19 語音朗讀 52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壓力大時,顯現於外就是全身緊繃。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長期工作,被壓得喘不過氣,也一直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唉!」小資族白小姐嘆。「現在只要一想到上班,就完全提不起勁來!甚至,開始萌生自我懷疑的念頭。請問心理師,我有工作厭世症候群,該怎麼辦?」自嘲是「窮忙族」的石先生問。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心理師倪家珍指出,這些行為、症狀,都是「工作壓力爆表」的徵兆。正因壓力是主觀的看法與感受,每個人的容受度也有差異,倪家珍建議民眾,可以先從身體現象做判斷,例如:常頭痛、便祕或拉肚子頻率高,心跳變快、流手汗、嚴重失眠、胃酸過多、胃潰瘍或有慢性疲勞等症狀,都可能是壓力超量的症狀。更嚴重者,可能「一想到要上班」,就開始感到害怕;或是,以前可以輕鬆執行的事情,現在覺得抗拒或難以完成。總之,就是精神根本無法集中在工作領域上。「不只是生理和認知上的徵兆,行為上也可能有改變。」倪家珍舉例,如吃甜食的頻率和分量增加,或是喝過多的咖啡提神、購物頻率變高等;還有,某些人會靠藥物或飲酒來消化、處理。上述行為,也許有短暫的效用,但長期下來,都會有後遺症。倪家珍強調,最重要的是,這些方法都不能從「根源」改善心理壓力;一旦壓力事件發生,就會有更多生理不適症狀,開始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3 招解開壓力枷鎖想紓壓,倪家珍建議,可以從練習改變「呼吸」速度開始做起,並搭配瑜伽等動作。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若想要避免身體因為壓力亮起紅燈,學會適時放鬆、調節壓力、處理情緒很重要,倪家珍分享以下三招,協助大家調節壓力。第1招: 覺察自己目前狀態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自我察覺現在正在承受的感受、想法、情緒。我們如何詮釋正在面臨的處境,將成為重要的壓力來源。通常,壓力來源可分成:外在壓力事件(工作、人際關係、親人的照顧等)、內在壓力事件(自我要求、對於未來的憂慮)。應審慎評估自己的壓力源頭是什麼?當找到壓力源頭與梳理相關的思惟、情緒慣性反應,就容易進行調整,減輕心中的負荷。壓力事件發生後,也可進一步將事件區分:哪些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哪些是不可以掌控。例如:擔心遲到,出門路況塞不塞車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但可以選擇提早出門。因此,面對可以掌控的壓力時,應當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面對不能掌控的壓力,則可以針對自身的觀點或情緒,進行「心理調節」。第2招:身心檢測掌握壓力「壓力指數測量表」是提供民眾了解目前自身壓力狀態的參考工具。倪家珍說,她在臨床上也發現,不少民眾其實身心長期承受極大壓力,但「主觀上」卻不覺得自己壓力超標;因此,建議可以進一步做「功能醫學─壓力荷爾蒙檢測」或是「自律神經檢測HRV」,來了解自己現在的身心,是否正處於「壓力乘載過荷」。第3招:學會適時放鬆自己面對壓力來襲,身體會自動採取合適的應對反應。因此,如何在壓力反應過後,讓身體回歸放鬆與平衡,極為重要。倪家珍以臨床經驗指出,有些人因為性格使然,就是無法「放鬆」,因為一放鬆下來就會覺得自己「太廢」,尤其是男性,更為明顯。或者,也有一部分人,處於緊張或高壓狀態卻不自知;她建議,平日不妨觀察自己是否有常緊握拳頭,或習慣性咬指甲、磨牙、咬牙,與身體易不自主地緊繃、語調變高、語速變快、說話跳躍等現象。生活中,也不乏人們對於工作責任感已「過度內化」,習以為常,進而忽略或否定休閒娛樂的重要性。「在鬆緊之間,找到自己生活的節奏,放鬆與生活樂趣是絕對必要的。」倪家珍建議,可以從練習改變「呼吸」速度開始做起,刻意讓吐氣變長,比吸氣還要長,同時也可以搭配「正念減壓」(從呼吸練習做起)、瑜伽、太極拳、雅樂身心動態(心理學與雅樂舞結合)等,進行全身性的身心動態活動,幫助身心放鬆。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飲食、睡眠,對於放鬆、紓解或緩和壓力,都很重要。飲食中,可以多選擇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群、葉酸、Omega-3的食物;同時,藉由上述方式,找回身體內在力量,達到心靈的平靜與和諧。「現代人真的很辛苦!」倪家珍說,其實不只上班族,多數人的工作時間都很長,且經濟負擔、社交人際、婚姻/婆媳關係、孩子教養、父母的老病照顧等,這些都可能是慢性、長期的「壓力源」。當覺察到自己的焦慮或情緒,已經難以自我調節,也可以透過專業檢查、心理諮詢,來進行心理壓力的梳理與管理。倪家珍強調,必要時,不用害怕尋求幫助,唯有在工作與生活場域,尋求身心靈平衡,方能迎向自在、光明的人生。壓力指數測量表壓力過大!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是 否1.您最近是否經常感到緊張,覺得工作總是做不完? □ □2.您最近是否老是睡不好,常常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 □3.您最近是否經常情緒低落、焦慮或煩躁?□ □4.您最近是否經常忘東忘西,變得很健忘?□ □5.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胃口不好?或胃口特別好?□ □6.您最近六個月內是否生病不只一次?□ □7.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很累,假日都在睡覺?□ □8.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頭痛、腰痠背痛?□ □9.您最近是否經常意見和別人不同?□ □10.您最近是否注意力經常難以集中?□ □11.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感?恐懼感?□ □12.有人說您最近氣色不太好嗎?□ □【壓力指數解答】˙3個「是」:您的壓力指數還在能負荷的範圍。˙4~5個「是」:壓力滿困擾您,雖能勉強應付,但必須認真學習壓力管理了,同時多與良師益友聊一聊。˙6~8個「是」:您的壓力很大,趕快去看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接受系統性的心理治療。˙9個以上「是」:您的壓力已很嚴重,應該看精神專科醫師,依醫師處方用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幫忙您的生活趕快恢復正常軌道。資料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壓力指數測量表 前一篇文章 【調理體質】 中醫可協助預防復發嗎? 下一篇文章 【中醫專欄】 如何排除體內溼氣?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3【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4【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5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6【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7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08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09社論--勞退新制亟待改革2025.07.0510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2025.07.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 5大控脂對策,遠離高血脂!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養眼專欄】 眼睛為何會提早老化?中暑也分陰陽 4祕訣讓你安度一夏 作者其他文章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伊甸「同一Team」 助多重障礙者自立高血脂患者年輕化 中醫調理標本兼治維生素C水果 紅心芭樂含量最高台北國際食品展 規模創新高登山前充分熱身 避免足底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