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壓力太大嗎? 心理師教你3招解壓力! 陳玲芳 |2022.02.19 語音朗讀 526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壓力大時,顯現於外就是全身緊繃。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長期工作,被壓得喘不過氣,也一直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唉!」小資族白小姐嘆。「現在只要一想到上班,就完全提不起勁來!甚至,開始萌生自我懷疑的念頭。請問心理師,我有工作厭世症候群,該怎麼辦?」自嘲是「窮忙族」的石先生問。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心理師倪家珍指出,這些行為、症狀,都是「工作壓力爆表」的徵兆。正因壓力是主觀的看法與感受,每個人的容受度也有差異,倪家珍建議民眾,可以先從身體現象做判斷,例如:常頭痛、便祕或拉肚子頻率高,心跳變快、流手汗、嚴重失眠、胃酸過多、胃潰瘍或有慢性疲勞等症狀,都可能是壓力超量的症狀。更嚴重者,可能「一想到要上班」,就開始感到害怕;或是,以前可以輕鬆執行的事情,現在覺得抗拒或難以完成。總之,就是精神根本無法集中在工作領域上。「不只是生理和認知上的徵兆,行為上也可能有改變。」倪家珍舉例,如吃甜食的頻率和分量增加,或是喝過多的咖啡提神、購物頻率變高等;還有,某些人會靠藥物或飲酒來消化、處理。上述行為,也許有短暫的效用,但長期下來,都會有後遺症。倪家珍強調,最重要的是,這些方法都不能從「根源」改善心理壓力;一旦壓力事件發生,就會有更多生理不適症狀,開始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3 招解開壓力枷鎖想紓壓,倪家珍建議,可以從練習改變「呼吸」速度開始做起,並搭配瑜伽等動作。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若想要避免身體因為壓力亮起紅燈,學會適時放鬆、調節壓力、處理情緒很重要,倪家珍分享以下三招,協助大家調節壓力。第1招: 覺察自己目前狀態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自我察覺現在正在承受的感受、想法、情緒。我們如何詮釋正在面臨的處境,將成為重要的壓力來源。通常,壓力來源可分成:外在壓力事件(工作、人際關係、親人的照顧等)、內在壓力事件(自我要求、對於未來的憂慮)。應審慎評估自己的壓力源頭是什麼?當找到壓力源頭與梳理相關的思惟、情緒慣性反應,就容易進行調整,減輕心中的負荷。壓力事件發生後,也可進一步將事件區分:哪些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哪些是不可以掌控。例如:擔心遲到,出門路況塞不塞車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但可以選擇提早出門。因此,面對可以掌控的壓力時,應當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面對不能掌控的壓力,則可以針對自身的觀點或情緒,進行「心理調節」。第2招:身心檢測掌握壓力「壓力指數測量表」是提供民眾了解目前自身壓力狀態的參考工具。倪家珍說,她在臨床上也發現,不少民眾其實身心長期承受極大壓力,但「主觀上」卻不覺得自己壓力超標;因此,建議可以進一步做「功能醫學─壓力荷爾蒙檢測」或是「自律神經檢測HRV」,來了解自己現在的身心,是否正處於「壓力乘載過荷」。第3招:學會適時放鬆自己面對壓力來襲,身體會自動採取合適的應對反應。因此,如何在壓力反應過後,讓身體回歸放鬆與平衡,極為重要。倪家珍以臨床經驗指出,有些人因為性格使然,就是無法「放鬆」,因為一放鬆下來就會覺得自己「太廢」,尤其是男性,更為明顯。或者,也有一部分人,處於緊張或高壓狀態卻不自知;她建議,平日不妨觀察自己是否有常緊握拳頭,或習慣性咬指甲、磨牙、咬牙,與身體易不自主地緊繃、語調變高、語速變快、說話跳躍等現象。生活中,也不乏人們對於工作責任感已「過度內化」,習以為常,進而忽略或否定休閒娛樂的重要性。「在鬆緊之間,找到自己生活的節奏,放鬆與生活樂趣是絕對必要的。」倪家珍建議,可以從練習改變「呼吸」速度開始做起,刻意讓吐氣變長,比吸氣還要長,同時也可以搭配「正念減壓」(從呼吸練習做起)、瑜伽、太極拳、雅樂身心動態(心理學與雅樂舞結合)等,進行全身性的身心動態活動,幫助身心放鬆。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飲食、睡眠,對於放鬆、紓解或緩和壓力,都很重要。飲食中,可以多選擇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群、葉酸、Omega-3的食物;同時,藉由上述方式,找回身體內在力量,達到心靈的平靜與和諧。「現代人真的很辛苦!」倪家珍說,其實不只上班族,多數人的工作時間都很長,且經濟負擔、社交人際、婚姻/婆媳關係、孩子教養、父母的老病照顧等,這些都可能是慢性、長期的「壓力源」。當覺察到自己的焦慮或情緒,已經難以自我調節,也可以透過專業檢查、心理諮詢,來進行心理壓力的梳理與管理。倪家珍強調,必要時,不用害怕尋求幫助,唯有在工作與生活場域,尋求身心靈平衡,方能迎向自在、光明的人生。壓力指數測量表壓力過大!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是 否1.您最近是否經常感到緊張,覺得工作總是做不完? □ □2.您最近是否老是睡不好,常常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 □3.您最近是否經常情緒低落、焦慮或煩躁?□ □4.您最近是否經常忘東忘西,變得很健忘?□ □5.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胃口不好?或胃口特別好?□ □6.您最近六個月內是否生病不只一次?□ □7.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很累,假日都在睡覺?□ □8.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頭痛、腰痠背痛?□ □9.您最近是否經常意見和別人不同?□ □10.您最近是否注意力經常難以集中?□ □11.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感?恐懼感?□ □12.有人說您最近氣色不太好嗎?□ □【壓力指數解答】˙3個「是」:您的壓力指數還在能負荷的範圍。˙4~5個「是」:壓力滿困擾您,雖能勉強應付,但必須認真學習壓力管理了,同時多與良師益友聊一聊。˙6~8個「是」:您的壓力很大,趕快去看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接受系統性的心理治療。˙9個以上「是」:您的壓力已很嚴重,應該看精神專科醫師,依醫師處方用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幫忙您的生活趕快恢復正常軌道。資料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壓力指數測量表 前一篇文章 【調理體質】 中醫可協助預防復發嗎? 下一篇文章 【中醫專欄】 如何排除體內溼氣? 熱門新聞 01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2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3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2025.11.0504法水寺送給天國的信 700天燈傳達想念祝福2025.11.0505佛光山中區三皈五戒 佛子安頓身心2025.11.0506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7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08古老金幣2025.11.0509【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2025.11.0510佛光佈教師、友愛服務隊 精進行佛2025.11.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聊聊心裡事】努力,必須與喜歡連在一起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開啟睡眠之門【中醫專欄】冬季到了,台灣人該這樣進補食安醫師顏宗海 教你打造無毒餐桌 作者其他文章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