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蔚領
人生七十才開始,開始什麼?開始知道「老」的滋味。
明明心思尚在少女時代,充滿好奇、熱情與浪漫的細胞,可年輕人看到我,立刻從博愛座起身;小娃兒聽從父母喊我婆婆、奶奶、阿嬤,慨嘆妹妹、姐姐、阿姨的稱謂已成過去式。
但最恐怖的,是外表整個翻篇。
二十歲的我,從未想到七十歲後,兩鬢秋霜,罩頂的烏黑濃密秀髮逐漸花白,眼睛則是白內障作祟,形成「霧裡看花」的視界。
接著是新陳代謝遲緩,體重上升,即令強逼自己天天走路一小時,壯圍仍不減,洗澡低頭只見大肚腩;且因膠原蛋白流失,肌膚欠缺彈性,眼袋、魚尾紋、法令紋、木偶紋相繼出現,下巴疊了雙層。
牙呢,也跟著增長歲數,啃硬骨頭卻崩裂了門牙,牙醫叮囑「吃軟不吃硬」;更慘的是身高竟縮水,七分褲成了長褲。
看著「鏡裡朱顏改」,對照過往相片,難以置信「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頭」,唯聽覺、嗅覺聊堪告慰。
更不要說,摔跤破皮本不算什麼,豈料一次天雨滑跤,居然半月板破裂;然後是右髖關節開刀,換上人工陶瓷產品;再來膝關節退化,還有骨刺、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紛紛上身。
肇因於從未養成正確的站姿與坐姿,習慣長久盤踞沙發看電視,於是不得不看醫生、做復健,或做民俗療法的按摩、推拿、整脊等,還真應了「年輕用健康換金錢,老年以金錢買健康」這句話。
最頭疼的是睡眠問題,「年少雞鳴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雞鳴」,不折不扣就是我的寫照。快樂老人須「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出,笑得開」,我偏偏三缺一,除了吃安眠藥,無計可施。偶爾有些莫名其妙的疹子、搔癢、過敏,醫生們給的答案通常是:「年紀大了,體質改變。」
生理變了,心理也有所變化。急躁直率、據理力爭、爭強好勝、不合則散的個性削減許多,執念、懸念不再掛心頭,歲月的齒輪碾壓出人生百味,把個性的稜角給磨圓了,不知是否與「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有關?
年輕時,絕對想不到老來的話題是三高、食補、藥補、健康食品、肌力運動等養生抗老的內容;但我依然隨興吃喝玩樂,讀書、聽課、做公益,篤信心情愉悅才是生活正道。
既然「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我決定乖乖接受現階段手中掌握的日子,繼續做個有尊嚴、有趣味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