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春節,其實是農曆元月一日,華人的元旦,是新的一年的開端。送走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所以「除舊布新」是過年的活動主旨,過年,也是家族團聚的重要節日。因此異鄉的遊子,不管身在何處,都會盡量想辦法在除夕夜趕回家吃年夜飯。如果有人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還得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上碗筷,表示全家團聚的意思。
家人團聚,固是欣喜,但如果真的趕不及回家,在異鄉過除夕,思鄉之情想必然是非常揪心的。
唐代高適〈除夜作〉一詩說「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正是敘述了這樣的心情。而且不只思鄉的難過,更是因為一年又將過去,道出了詩人對年華老去、雙鬢如霜的感嘆。
除了吃年夜飯,除夕還有守夜的習俗,家人團聚到深夜,稱為守歲,也稱熬年。年長者守歲是為「辭舊歲」,有珍愛歲月的意義;年輕人守歲,是為父母延壽,據說守得愈晚,父母壽命愈長。其實也是大家珍惜家人團聚的時刻,而不想太早去睡覺的藉口吧?
除夕還有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尤其貼春聯一項,直到現在,仍然是華人過年的重要活動之一。
所謂春聯,就是以中國傳統文學聯句的格式,將一些吉祥句子寫在紅色的宣紙上,然後貼到大門的兩側及橫梁,用以辟邪或討個吉利。
聯句有一定的格式,貼在右邊的稱為「上聯」,貼在左邊的稱「下聯」,橫梁上的稱「橫批」。
一般的規矩,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音要相反,上聯與下聯相對的第二、四、六字平仄音也要相反,語意要相互有關聯。我們以最常見的春聯聯句為例:
上聯:五色天開仁壽鏡;
下聯:九華春放吉祥花。
橫批:四海人同富貴春。
其上下聯平仄為:
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平「仄」平「平」仄「仄」平。
橫批不必與聯句對應,但仍需注意二、四、六字的平仄。
至於語意對則是:「五色」對「九華」; 「天開」對「春放」:「仁壽鏡」對「吉祥花」。
也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而且通常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音,下聯最後一個字為平音,不可貼錯,否則會貽笑大方。
在中國的文化裡,中國人發明了以天干地支紀年的方式。天干共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則有十二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個天干配一個地支而為該年的紀年,猶「甲子」年開始;配到第十個天干與地支「癸酉」年後,又從第一個天干「甲」開始,此時地支則為第十一個「戌」而成「甲戌」年。如此周而復始。從「甲子」開始一輪,到下一個「甲子」共六十年。
同時,中國人把十二種動物對應十二地支。比如今年為「壬寅」年,由於「寅」對應的動物是老虎,所以今年為虎年,以現代的話語來說,老虎就是今年的吉祥物。今年許多圖像、年畫以及戲劇或藝文活動,大都會以「老虎」為主題來展示或演出。
為了應景,我也不免俗地畫了一幅虎圖,並為這幅畫作了一則五言對聯:「高崖且伏虎,眾嶽初逢春。」
畫的是臥虎,臥著是為了將來可以跳躍得更高、更遠做準備;在高崖,則可看得更高更遠,所以上聯說「高崖且伏虎」。而下聯「眾嶽初逢春」的意思是春神降臨了,眾山嶽顯得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春天,不折不扣是一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季節。這些,同時也是我對這個新年的期許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