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博館南門園區見證台灣產業發展史,也是休閒和教育的場所。圖為園區內由防火儲水槽改建之噴水池。圖/王岫
文/王岫
位於台北市館前路的國立台灣博物館,總館成立於一九○八年,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自從擴大版圖,將前土地銀行舊址納入為古生物館,又接收了鐵道部園區,已有朝向多樣化博物館群之趨勢。此外,南昌路還有個南門園區,也是國定古蹟,除展現台灣產業發展史的一面,也是休閒和教育的場所。
南門園區最早稱「南門工場」,是日治時代用來試驗製造樟腦、鴉片等兩大專賣品的基地,隸屬於當時總督府專賣局(前公賣局,今民營化之台灣菸酒公司前身),後來更名為「台北南門工場」,是日治時期台灣唯一的公營樟腦加工廠。廠區範圍包括今舊財政部大樓、中央銀行及南海路之勞保局大樓等;目前的南門園區,僅存約昔日八分之一左右的面積。
一九九八年,南門工場獲指定為國定古蹟,二○○六年國有財產局撥交給台博館,納入首都博物館群系統計畫,經整修後於二○一三年底開放,定名為「台博館南門園區」,另新建行政大樓兼典藏文物倉庫及兒童教育、活動場所。今包括四大部分:
一、紅樓:建於一九一四年,為一兩層樓之紅磚和鋼筋混凝土建築。今一樓展示昔日樟腦製作過程及設備等常設展區。二樓為不定期更換之環保、食糧、農作等相關展覽場所。紅樓另一邊作為餐飲食堂,內有藝術家楊英風雕刻之巨型紅豆杉一座。
二、小白宮:為現存台灣少見的明治時代石造建築,外觀灰白,牆面由外層三十八公分厚唭哩岸石與內層十一‧五公分厚紅磚組成,其中唭哩岸石來自被拆除的清代台北府城城牆,屬於木山層石英砂岩,產於士林唭哩岸、大直與北勢湖一帶。小白宮現多做為短期展覽或小型典禮活動場所。
三、庭園水池:乃由原來防火用之四百石儲水槽改建成定時噴水的水池。周遭庭園植物扶疏,生態盎然,為民眾休閒、散步、取景之好去處。庭園中,另擺置有昔日工場運送樟腦之台車軌道;靠近舊財政部大樓牆邊,則留有廣場石板步道等遺構,頗具歷史意義。
四、新建行政大樓及典藏庫房:為行政部門及親子展覽、公共服務與會議之用。
全區在裝修設計中充分考量古蹟風貌,並將修復過程中保留之遺構、材料、工法與現地展示點,融入各空間之裝修中。牆上刻有整修園區的匠師名錄,為少見尊重修復師傅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