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空」認識成「有」,山河大地,宇宙星辰就都能擁有。圖/123RF
為佛光大學佛教研修學院學生開示
時間:2009年6月6日
地點:宜蘭佛光大學光雲館
提問三:我是大學部二年級的學生,目前在課業上遇到一個問題,想請示大師。對於我沒有興趣,可是又不得不讀的科目,應該用什麼方式去改善它,讓學習變得更加有效率?
興趣是很重要的。我十二歲就念佛學院了,在佛學院裡,讀的是唯識學,《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看都看不懂,聽了好像鴨子聽雷,不知所云,很痛苦,但又不能打瞌睡,只好眼睜睜地看著老師。日復一日,難懂也還罷了,卻變得更沒有興趣,心裡很排斥。後來慢慢摸索,總算懂了一點,但還是覺得討厭,因為太瑣碎、囉嗦。過去一些佛教的學者像楊仁山、虞愚、岑學呂,還有印順法師等人,都是講唯識學,我很誠實地說,我不喜歡唯識學。為什麼?都是繁瑣的名相,都是「設若」這個問題、「假如」那個問題,那麼多的「設若」、「假如」,不如真實地把「一」、「二」說清楚。
所以,基本上我倡導人間佛教,不過再怎麼不喜歡,唯識還是佛教的八宗之一;即使沒有興趣,但是我對唯識多少還是有一點了解。「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不是心內、心外的問題,是外在的東西有我的智慧、有我的精神、有我的心,跟我是連在一起的;不是在內、在外,而在於山河大地和大家是融和的關係,這就是我的看法與解釋。
在佛教裡,有所謂:
一、密富禪貧方便淨:「密富」,密宗要富貴的人去學,因為它的儀式很多、供養很多,密教的許多上師,上台下台都要多少的供養。「禪貧」,學禪,此時、此刻、此地就可以了,也不要花錢,地上坐一坐,板凳上坐一坐就行。「方便淨」,淨土法門最方便,走路、站著、坐著、睡覺,只要稱念「阿彌陀佛」就是修行,念佛可以隨時、隨處,很方便。
二、唯識耐煩嘉祥空:唯識宗的義理實在繁瑣,必須要耐煩;嘉祥,即三論宗,講「空」。這個「空」不容易懂,要把「空」認識成「有」,才是真空。所謂「空中生妙有」,要空才能有。好比荷包不空,錢要放在哪裡?鼻孔不空,怎麼能呼吸?怎麼能活命?耳朵不空,如何聽到聲音?腸胃不空還得了?地方不空,我們要在哪裡講話呢?因此,空就是存在,空就是有;空而不空,空了才有。
「空」無掛礙 心擁世界
空了以後,就沒有掛礙,不必擁有錢財,宇宙、大地、山河都是我的,太陽、月亮、星辰都是我的,我要擁有多少,就能擁有多少。空最大,空最多。
能夠「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五蘊就是「我」,這個身體、心,要怎麼空呢?「無我」才是空,「有我」就不空;真正的「空」,是連「空」也不可以有,要把「空」也放棄了。
世間上,因為有我、有你、有他,關係很複雜,很麻煩。無你無我,就是世界宇宙,「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人生就不一樣,境界也不一樣,都是我的。這個世界、虛空、地球,眾生都在我心中,眾生世界就是我心中的世界,什麼都是我的,我還要什麼嗎?從這樣的認識裡,就會發覺我不貧窮,我很富有。
外相不同 「空」為本體
所以,「有」了要「空」,「空」了要「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個東西可以有多元化,好比金戒指、金手錶、金手鐲、金耳環,這些都是由黃金做成的,但外觀都不一樣,這就是「色」,是外相。實質上,把這許多物質熔解了,它就是一個黃金。所以,「有」是我們所看到的現象,「空」才是本體。
提問四:老師上課會教導很多佛法的內容,可是有時聽太多,頭腦裝不進去,如果不想聽的時候要怎麼辦?
我們的頭腦,連世界都裝得進來,你怎麼才一點佛法就裝不進去呢?這個頭腦未免太小了。學習佛法就等於牛吃草,把它吃到肚子裡,慢慢再來消化。消化以後就會知道:「佛法真好!」我們都是過來人,學習都是有過程的,這很正常。
提問五:我是大一的學生。現在大學的通識課程要上英文課,可是我很討厭英文,每次蹺課的時候都會被老師抓到,被罰出坡,自己也覺得對不起功德主,怕會下地獄;可是回到教室只有發呆,沒有意義,這樣的情形不知道要怎麼辦?
讀書是為自己讀,不是為老師讀的。你不要覺得是老師要抓你,是你自己在抓自己,老師只是幫你的忙,要有這樣的認知,凡事在開始時,都要勉強自己一下。英文,只要讀得順了,心裡就會高興得不得了;如果沒有進入情況,就會覺得很艱澀。萬事起頭難,我覺得學習英文,可以跟小孩子學,學習亂講,講著講著就會愈來愈進步。語言是很自然的,小孩子沒有經過特別訓練,到了一歲、兩歲、三歲,慢慢也就會講了;我們也可以像小孩子一樣,一天一天的學,只要不斷學習表達,慢慢就會了,不能老是排斥它。
忍耐向前 愈挫愈勇
我覺得每天要花二十分鐘來念英文,天天念,就像過去我學日本話,別人說我念得不標準,也沒有人替我改正。但我天天念,多念幾次以後就改正了,學英文也是一樣。像這次在台北總統府前舉辦慶祝佛誕節的活動,「凱──達──格──蘭──大──道」,不容易念得起來,可是到了總統府前面,他們一定要我講話,但我連個路名都不會講,到最後怕講錯,還是講「凱道」,這是簡稱,我也沒有錯。「凱達格蘭大道」這個名字不好講,但是沒有辦法,我還是得應付,因為這個社會不是我獨有的,我要跟人相處,我要讓人接受我,讓別人認識我、接受我,讓人聽得進去,這個很要緊。
對於世間上的事,不必覺得太高興或不高興,這個世間上沒有所謂的高興或不高興,只有接受,只有忍耐,只有向前走。只要是好事,愈難的事愈是要去做。就你們現在來說,就是讀書,就是學習,面對考試和不喜歡的科目,不堪一擊是不行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