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2】隨堂開示錄 561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42 人生住在哪裡? 5-4

星雲大師 |2021.12.09
1433觀看次
字級
生命如同春水向東流,不管流到哪裡去總會再流回來。圖/新華社

為佛陀紀念館第四期工作人員培訓班開示     
時間:2013年8月6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梯形會議室

各位同學們!你們到佛光山來,這個地方沒有功名富貴,也不能做到皇后、做到高官富人,也沒有榮華富貴,但是只要你發心,你會有歡喜、會有快樂,你會擁有世界,世界就在我的心裡,我不是活在世界的一個角落,而是世界都在我心中。

提問一:請教師父,如何才不驕傲?

你如果覺得你成熟了,就不會驕傲。你看,水果、稻穗成熟了,就會垂下來;人成熟了,就可以控制情緒,向人低頭。雖說人要昂首闊步、有志氣,但在心性裡,要學習低調的人生。
做人不要傲慢。傲慢什麼?「我漂亮,你們都比不過我……」但我能漂亮多少年?「我很聰明,你們都不要我……」那是因緣不具備。過去的台灣,國民小學畢業的都做董事長、總經理,國外留學回來的都做工程師;老闆都是小學畢業,博士、碩士都為小學畢業的人所用。像我,沒有讀過書,更不要說小學畢業,但是我可以請來多少的大學學生、教授。人不傲慢就能成功,不是自負就能成功。所以我覺得人一生要有五張證照,自我要有進步提升的能量。
有一位小姐在這裡一年多了,我看他進步有限,跟他開玩笑說:「某某人,你的主管叫你明天出去半年再回來。」他說:「我沒有地方去,不知道可以到哪裡?」
當年,在鄉村有好多女孩子到都市求職,什麼人都不認識,很容易給人騙入紅塵,做一些低賤的工作,我就想要租一個房子,讓這些鄉村女孩到了都市,先住到這一個地方,一個月的時間供你們吃住,讓你能慢慢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工作;出去工作了,不適應可以回來,再給你半個月;住了半個月,對這裡很熟悉,人事都有關係了,又不行,再回來,還可以再住一個禮拜;到了第三次依然不適應,不是老闆、職業不好,而是你自己本身有問題。
一個人不是換多少單位、換多少事業就是成功。像過去在中國,老僕人一做就是一生,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侍。我有一個好的主人、好的地方,這裡就是我的,不然,世界哪裡是你的?換來換去,此山看見彼山高,到了彼山卻沒柴燒。所以,這也要福德因緣。
在本山,有一些年輕人也有做得不耐煩的時候,不高興了,想要離開,不是佛光山不好,是他本身的福德因緣不具。就像我在這裡講話,你們不喜歡聽,感覺很無味,離開就好、下課就好。假如是你喜歡的人,會感覺時間怎麼這麼快,馬上又要下課了。天上的人享受天福,也有五衰相現的時候,就是身上出汗、頭上的花凋謝、坐得不安穩,種種不安心的現象,即所謂「業報現前」。

提問二:親朋好友現在病危、病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好走或者好轉?

人在世間上,叫做世緣,就是對世間的緣分。對世間的緣分沒有了,要走了,能走得舒服、自然最好;如果他的病情好轉,當然歡天喜地,但死也不是不好。
中國人把死亡看的太認真。我在歐美,看到他們面對死亡都很平淡,不是沒有感情,他們覺得這很自然。其實,不是死了就沒有,死了還會再來,等於一顆種子採收了以後,放到泥土裡,還會再生。一江春水向東流,流到哪裡?會再回來的。所以,我最近對佛教有很多的解釋,像「生老病死」,現在我講「老病死生」。
「生老病死」、「老病死生」之間有何分別?「生老病死」,死了以後,好像沒有了,人生好像沒有希望了;「老病死生」,死了以後,還會再生,人生就有希望、就有未來。所以佛教對生死,應該叫「老病死生」,不要叫「生老病死」。我覺得人間佛教對佛法要有新的解釋,一樣的意思,但有不同的解釋。
我這一生對老病死生接觸太多了,對生死看得很平淡。前幾天得了感冒,咳嗽不止,後來轉為肺炎,醫生非要我住院,我也不好過分矯情;院長對我很好,本來他們組織一個醫生團隊,由他們來這裡看我,並帶機器過來幫我檢查,不要我到醫院看病。但這一次不行,非要住院不可,院長說,感冒已經轉為肺炎,是很危險的,我也知道危險,但是我跟院長講:「對不起,我們出家人對生死看得沒有那麼認真,生也不足喜,死也不足悲,不太照顧身體,有時候對你們的慈悲好意違背,很抱歉。」
你們這麼年輕,對生死的了解還需要時間。我在年輕的時候也講演過:如何歡度老人的生活?如何安置老人?老人應該怎麼樣……覺得自己講得天花亂墜,現在老了,才知道不是那麼一回事,要自己有經驗才知道老人的需要。
我有感覺到,一個小孩只要一個大人帶就可以;一個老人沒有兩、三個人照顧,老人會很辛苦,因為老人的需要都是即刻的,要大便、要小便、要喝水,要到這裡,要到那裡,要什麼東西,他隨時有需要,念頭很多,不像小孩那麼單純,只要有得吃就好;老人不是,他會嫌這個不好吃、那個味道不好,要換一種口味;沒有幾個人侍候,老人很辛苦。
你們現在正值年輕貌美,社會也正需要你們,但是美貌過去了,老了就不一樣了。到年老的時候,兒女靠不住;你要有學問、有道德,你要有團隊,可以靠團體。像佛光山哪個人生病了,佛光山照顧的比家庭的父母、兄弟姐妹還要好得多,不用給小費,有最好的醫生,都是最好的待遇。即使是一個勞工在這裡,不管是做園藝、環保,我們都是好好待他,因為生命平等,一樣都有尊嚴。

提問三:大師在人生中是否曾有過後悔的事情?

應該有,但是都不嚴重,現在記不得了。我做小學校長的時候,在宜興一個窮鄉下,有一次從南京帶回一本日曆掛在牆上,過去有一首童詩說:「日曆日曆掛在牆壁,一天撕去一頁,叫我心裡著急。」當時有一個小女孩年紀太小,還不足以念一年級,什麼都不懂,但也送到學校來寄讀,只能當他是半年級。有一天他來了,就把那本日曆一張一張撕光了,這個我不能忍耐,真是太豈有此理,怎麼可以這樣破壞呢?當時物資缺乏,不像現在到處有,我很生氣,就集合學生們打他的屁股處罰。
有一個工人看到了,他很愛護我,他說:「其實,這麼一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不懂,可以用別的方法來教。」這句話偉大,我一聽,了不起!只會用打的老師是沒有用的老師,有用的老師除了打以外,還有好多的方法,可以用鼓勵、用開示、用說明等好多的方法,為什麼一定要打呢?這種小小的後悔有過。
其他像一些朋友跟我借貸,即使知道他不會還,我也不會想:「唉,早知道你不還,就不要借你。」我認為是欠他的,不後悔。像這一類的事情不需要後悔,看得開比後悔更好。(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