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2】隨堂開示錄 560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42 人生住在哪裡? 5-3

星雲大師 |2021.12.08
1386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大雄寶殿一隅。圖/道璞

為佛陀紀念館第四期工作人員培訓班開示     
時間:2013年8月6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梯形會議室
 

幾個月前,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來訪問我,我不認識他,他也不信佛教,他擺明了「我不信佛教,我是代表《商業周刊》來訪問你,要寫一篇文章」的態度來找我。這種學術界、地位這麼高的人物來,當然不能拒絕他。
他問我一個問題,他說:「好奇怪!我們在家人,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放假,過年放假、過節放假,春假、寒假,這麼多假期都還覺得不夠,希望政府再多給放假日;我們每個月都有幾萬塊收入,還是覺得政府應該再增加薪水。但是佛光山這許多人沒有放假、沒有待遇,有時候半夜十點、十二點還看到他們挑燈夜戰,白天忙,晚上忙,這是為了什麼?」
我說:「他們沒有為什麼,有為什麼就不會這麼做了。像你們為了要做教授、做副校長,為了做這份工作,就計較時間、功勞,計較成績;我們沒有,做了就算了,不會去計較。」
我們辦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慈惠法師擔任主任委員、營主任,現在結束了,常住沒有讚美他,也沒有給他獎勵。你說,他是空無嗎?在這裡做了都沒有了嗎?不盡然。慈惠法師在佛光山很安心,他不會想回家,也不想到別處去,他不是為做而做,不住而住,住而不住,一切都是那麼瀟灑自在,他住在自由自在裡面,住在慈悲歡喜裡面,住在慈悲喜捨裡面。
六十年前,在佛門服務的人都沒有待遇,也沒有所謂的工作人員,是我提議帶動起來的。早期佛教雖然艱難困苦,但我還是鼓勵寺廟,每個住眾一個月給他們二十塊;後來我創建佛光山,這裡的服務人員一個月給五十塊。其中,像慈惠法師在這裡成為一級主管,待遇當然就好一點,一個月應該有幾千塊。
慈容法師擔任佛陀紀念館的館長,做了一年四個月,一塊錢也沒有,一天假期也沒有,一句好話也沒有,都是空無的。他享受這種空無,沒有名聞利養,自己也不計較,他沒有住在色、聲、香、味、觸、法裡。
你說,佛光小姐的薪水不比在台北工作多,可是到台北,拿四、五萬塊薪水,月底就沒有了。為什麼?要租房子、要交通、要陪朋友吃喝,不知不覺就用完了。在佛光山不一樣,你到了月底,兩萬塊還是兩萬塊。假如你真要住,就住在兩萬塊裡,不要住在台北無常的世界裡。
我在宜蘭辦幼稚園,就叫慈惠、慈容法師等人不要回家,在寺廟裡住下來,那時候他們都還是小姐,因為沒有地方住,大概就這麼寬的地方,木板隔一下就足夠好多位老師住下來。住下來後,每天就是讀書、看經,跟我們一起生活,慢慢建立另一個人生的世界、人生的信仰,人生就有了一個希望。
時光很快,六十多年都過去了。假如慈惠、慈容法師到現在還沒有出家,還住在宜蘭,已經是老太婆了,一個老太婆能坐在我的旁邊嗎?還輪不到你進來。現在他們周遊世界,像慈容法師剛從法國巴黎、美國洛杉磯回來,過兩天又要到北京去;慈惠法師明天一早要到佛光大學,那裡有一千多名國際禪學營的學員要結營。
我這一生有一個經驗,過去法師講經,第一天人很多,第二天人很少,第三天以後人愈來愈少;我講經時,人是愈講愈多。今天講過,明天一定比今天多;做事情也是,我都沒有叫人做,我也不要人做什麼事,但很多人願意來,而且愈做愈多。不過,現在佛光山人多,比較複雜,常常做義工做出很多氣,為什麼?義工是很神聖的,我們能做義工的義工嗎?(大眾:「可以。」)
願意直下承擔,要有願心、悲心、願力,是自己心甘情願的。像我,實在說,年幼出家也很辛苦,都是受打罵的教育,可以說不是人過的日子。但那個時候我心甘情願。我心想,沒關係,我在受教育嘛。因為我對人世間沒有太多的要求,我覺得可以為大眾多奉獻一點、多給人一點。給,要給人信心,給人希望……我要給,能給人就是富有。
過去有兄弟兩人要投胎轉世,閻羅王問哥哥:「你做人,是要人家給你,還是你給人?」他說:「我要人給我。」「那好,你做乞丐。」「弟弟呢?」「我要給人。」「那你做大富長者。」所以,要發心給人。可以給人,就是富有的人生;不能給人,就是貧窮的人生。
俗話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像我今年八十七歲了,八十七歲的人生裡,童年、青少年時代,家裡很貧窮,即便沒飯吃也不覺得窮,只要我勤勞、我努力就有得吃,我覺得很富有。現在,我什麼都有了,汽車十部、二十部,我也買得起;存款存個幾千萬,我也能存。但我不能,我不要。
幾十年前,我所有的錢都拿來建佛光山,點點滴滴都歸佛光山,那不是我的,我只是個經手人而已,雪中送炭我很歡喜,錦上添花我不要。佛光山是大家的,要共同努力,不能光靠我一個人。
又例如我寫一筆字,一塊錢都沒有拿,都是捐給公益基金。因為我不要,我以無為有,以不要為有,也就覺得自己很富有。富有,就是我不要,如果我要,就是貧窮。
我從童年的時候就習慣不買東西、不儲蓄、不積聚任何東西,所以到現在,我的辦公桌沒有抽屜,我也沒有壁櫥,但我很富有。富有在哪裡?在我心裡。我的心中擁有世界、擁有眾生,我的心中擁有喜悅、道理、佛法、歡喜。
所以,我們不要住在色、聲、香、味、觸、法裡面,要「無住而住」。什麼叫「無住」?具體說,就是住在慈悲裡,住在智慧裡,住在忍耐裡,住在無我裡,住在不執著裡,住在服務裡,住在大公無私裡。你能這麼想,人生必定不一樣。
我出生在中國大陸,但是沒有住在大陸,享受大陸的鄉土人情;我到台灣來,台灣不承認我,都說我是外省人;我到馬來西亞,記得有一個法師說:「馬來西亞以外的出家人來,我不高興,我在二十分鐘之內就能叫他離開馬來西亞。」我心想,你是嚇我的嗎?不過,馬來西亞人對我很好,但我不能住在馬來西亞;香港人對我很好,我不能住在香港;菲律賓人對我很好,但我不能住在菲律賓;美國、世界各地的人對我都很好,我都能住,不會沒有地方。今天不管我到哪裡,徒眾都用最好的房間,最好的設備,最好的一切給師父。其實,我也不是要這個。我到今天還是習慣睡在地上,地上多寬啊!
明太祖朱元璋做小沙彌的時候,在外面貪玩,回到寺廟,寺門已關,不得已只有睡到外面,還做了一首詩:「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唯恐踏破海底天。」當然,這個口氣太誇大了,不過他能從沙彌當上皇帝,表示他有這個心量。什麼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中包羅萬象。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