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念佛生天」的修行意義(續)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引述了《闍尼沙經》以及相關經典的內容,談到頻毘娑羅王以一心念佛的功德,命終後轉生為北方的多聞天毘沙門天王的太子,還證得初果須陀洹,於佛陀在林中靜坐思惟時,現身為藥叉自稱「闍尼沙」,並且向佛陀稟報了天人在天界講說佛法的種種情況,包括大梵天化身為梵天童子現身說法,並且為摩竭陀國人記命終之後的去處,等於是回應了阿難尊者向佛陀的請願。
接下來,我根據《闍尼沙經》的內容,就有關佛陀與闍尼沙對話的內容,為大家介紹,並且加註解說。在闍尼沙向佛陀報告天界天人講說佛法的情況之後,世尊回到那陀揵稚僧眾集會的地方,就交代一名比丘去召喚阿難過來。
阿難尊者聽到召喚立刻來見世尊,頂禮佛足,起身站在一旁問道:不知世尊在思惟何事因而容色如此明亮光澤?
世尊告訴阿難:因為阿難請求佛陀為摩竭國人往生後授記,佛陀隨後就著衣持鉢,入那羅城乞食,乞食完後,進入一座大林,坐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就在那時,不遠的地方有一位鬼神(一說夜叉)來找佛陀,自稱:「我是闍尼沙。」佛陀問阿難:可曾聽過「闍尼沙」這個名字嗎?阿難回答道:他沒有聽過,但是這個名字聽起來讓人覺得怖畏,寒毛豎立。這位鬼神想必有大福報與大神通,所以才會叫做「闍尼沙」吧!
接著佛陀就向阿難講述他和闍尼沙對話的內容。佛陀問闍尼沙:為何自稱見道跡?(按:「闍尼沙」即是「見道跡」之意)闍尼沙對佛陀說:他的前生是人間的國王,於如來法中為在家弟子,一心念佛而取往生,故得生為毘沙門天王的太子,自從投生來此天界,常照明諸法,得須陀洹,不墮惡道,於七生中常名為闍尼沙。
有一次,闍尼沙因為有公務在身,搭乘天界的千輻寶車要去找南方的增長天王洽公,途中看見世尊坐在一棵樹下,他見到世尊的顏貌端正,諸根寂定,譬如深淵澄靜清明,突然想要問世尊,摩竭國人往生後當生何處?【慧開按:由此可知,闍尼沙與阿難尊者有同樣的疑惑。】
還有一次,毘沙門天王於諸天大眾中曾說過以下的偈言:「我等不自憶,過去所更事,今遭遇世尊,壽命得增益。」【慧開按:毘沙門天王的偈言,大意是說諸天人無法自己回憶過去所經歷的事,如今得遇世尊,壽命才得到增益。】
又有一次,忉利諸天因為有事集會。當時,四大天王各自坐在東、南、西、北等四個方位面向中央,帝釋天主(亦即忉利天主,又名釋提桓因)坐在中間,然後,闍尼沙也跟著入坐。在場與會的還有很多的大天神,他們都是在前生跟隨佛陀修持清淨的梵行,命終後生到忉利天,享受著五種天福:一、天壽;二、天色;三、天名稱;四、天樂;五、天威德。【慧開按:帝釋天主、四大天王以及諸天大眾,都是在前生跟隨過佛陀修持清淨的梵行,以此善根福德因緣,命終後生天,享受著五種天福。】
那時,諸忉利天人都非常歡喜,就說道:「如今,天界眾天人的數量大增,阿須倫(亦即阿修羅)眾則銳減。」此時,釋提桓因(亦即忉利天主)知道忉利諸天人很歡喜,即說以下的偈頌:
忉利諸天人,帝釋相娛樂,
禮敬於如來,最上法之法。
諸天受影福,壽色名樂威,
於佛修梵行,故來生此間。
復有諸天人,光色甚巍巍,
佛智慧弟子,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思惟此自樂,
禮敬於如來,最上法之法。
【慧開按:從上述的偈頌內容,可以得知忉利天主以及諸天人都是禮敬於如來,於佛修梵行,並且將佛法奉為最上法之法。】
闍尼沙接著告訴佛陀:忉利諸天人在善法堂中集會,共議思惟,帝釋天主有公事教勅四大天王,四王分別起身上前受教,然後各自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就坐。坐下來後不久,突然間出現一道巨大奇異的光芒,遍照天界的四方。當時,忉利天諸人都覺得非常驚訝,紛紛驚呼:「這是什麼光?有什麼怪事發生?」
其實,那是大梵天王身上的光華,大梵天王現身之前都會先放出光明。接著,大梵天王化身為一位頭有五角髻的童子,在諸天大眾的上空中站立。
這位童子的顏貌端正,俊美超絕,身上散放著紫金色的光華,蓋過諸天人身上的光芒,令在場的諸天黯然失色。【慧開按:大梵天王是色界初禪天的天主,位階與境界皆高於欲界諸天,大梵天王所化身的梵天童子,用現代的話語,等於是位美少年。】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