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大卷尾,是在苗栗農田的電線桿上看見的。那時我不認識大卷尾,看到牠一身烏黑又有分岔的尾巴,當下還以為是某種很大隻的燕子。還好這個誤會馬上就被身旁的友人解開,我也自此多認識了一種鳥。
圖/玉子
文/玉子
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大卷尾,是在苗栗農田的電線桿上看見的。那時我不認識大卷尾,看到牠一身烏黑又有分岔的尾巴,當下還以為是某種很大隻的燕子。還好這個誤會馬上就被身旁的友人解開,我也自此多認識了一種鳥。
食性多樣 驍勇好戰
大卷尾又叫「烏秋」,牠們會在開闊的耕地和郊區覓食,以飛行、俯衝來捕捉獵物。獵物包括了金龜子、蜻蜓、蜂類、螳螂、天牛、蝗蟲和蝶類等。縱使牠們的主食是昆蟲,但賞鳥人偶爾也會觀察到大卷尾取食綠繡眼、麻雀、文鳥等小型鳥類!那個取食畫面不禁讓賞鳥人吶喊:其實你是猛禽對不對!
除了食性很「猛」之外,大卷尾到了繁殖期也是出了名的凶悍。我曾經看過成雙的大卷尾修理鳳頭蒼鷹的景象,牠們會先飛高,再從對方頭頂俯衝下來,給對方巴頭,同時鳴叫著喊「走開!」。在網路上也有大卷尾攻擊大冠鷲的紀錄呢。
不過,可別以為大卷尾只會揍猛禽,如果人類太接近牠的巢,牠也會從我們的後腦勺巴下去喔!到了三到六月的繁殖季,請大家務必保護好腦袋!
大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在台灣有記錄到兩個亞種,我們一般看到的是harterti亞種,牠在台灣本島屬於普遍的留鳥,也是我們的特有亞種;而另一個cathoecus亞種為福建亞種,只有少數的過境個體。不過,你知道嗎?台灣的特有亞種大卷尾,過去竟然被人為引入到其他島嶼呢!
抑制害蟲 喜居高地
根據台灣亞種的發表人Baker,台灣亞種的大卷尾在1935年,被日本人成功引入馬里亞納群島中的羅塔島(Rota island),目的是為了抑制當地害蟲。而後到了1960年,58公里外的關島也首次記錄到大卷尾。於是專家學者假設大卷尾是從羅塔島自行飛抵關島的;也就是說,我們的特有亞種大卷尾,跑去其他小島當外來種啦!
根據一篇1982年的文獻,大卷尾的競爭似乎跟關島原生鳥類的減少,沒有顯著相關。相比之下,近期有關當地外來種的文獻,倒是都把目光聚焦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小心引入的棕樹蛇(Boiga irregularis)身上。
總而言之,看完了大卷尾的趣聞,下次出門可以好好觀察牠。記得:大卷尾喜歡空曠的耕地或公園,並且往往站在顯眼的高處,諸如電纜線、天線。站在居高臨下的地方,也許可以讓牠一眼就看到獵物,或是看到讓牠想巴頭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