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 在人間歡喜修行 】── 維摩詰經 29╱第七講⑦ 《維摩詰經》的 理想世界即人間淨土

星雲大師 |2021.11.07
1723觀看次
字級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鎌倉時代日本滋賀大津/聖眾來迎寺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十)人間淨土重視信仰的正見

人在世間上要有信仰,信仰又以正知正見最重要。現代人信仰宗教,往往建立在貪心之上,希望有所得,能夠升官發財。其實,想要榮華富貴,只要有因緣,即使不信仰也會擁有。真正的信仰是建立在奉獻服務,建立在為眾犧牲。

有一位大富翁,擁有一尊黃金鑄造的佛像,有一天,家裡的工人看到想要禮拜。沒想到,大富翁立刻朝他揮一拳,說:「你算什麼東西?你有什麼資格拜我的金佛像?」

工人非常難過:「難道我連拜佛都不可以?」過不久,他在山上撿到一根木頭,想到可以用來雕刻佛像,好供奉在家裡禮拜,內心真是歡喜不已。

佛像雕刻好後,鄰居獲悉工人家裡有尊佛像,都紛紛前往禮拜。大富翁看到工人家中門庭若市,心中覺得納悶,問道:「他家裡怎麼那麼多人?」一旁的人告訴他:「因為他家裡供奉了一尊木頭佛像,很多人都去禮拜。」

大富翁聽後,心生嫉妒,我的金佛像大家不來拜,怎麼去拜個木頭佛像?」於是他喚人跟那個工人說:「咱們各自把木頭佛像、金佛像請出來比賽,看哪一個大?」

佛像和佛像怎麼比賽呢?富翁說:「把兩尊佛像擺在桌上,讓他們互相推擠,看誰把對方推倒,誰就贏。」

工人聽了比賽規則,心裡想:「我的木頭佛像,怎麼可能擠得過金佛像?」他向木頭佛像懺悔:「佛祖,對不起!讓您明天要面臨考驗、受恥辱了。」

第二天,金佛像和木頭佛像即將進行比賽,好多人都來圍觀。最初,兩尊佛像勢均力敵,但是漸漸的,金佛像開始流汗,身子搖搖晃晃起來,終於,「碰隆!」不支倒地。大富翁看了,很生氣,罵道:「你是個黃金佛像,怎麼擠不過木頭佛像?」

金佛像無奈的說:「大富翁,你平常都沒有向我禮拜,不燒香,不供果,又不獻花,我營養不足呀!你是知道的,那尊木頭佛像,平時多少人爭相去禮拜,燒香、獻果又供菜,他的營養豐富,力氣大,我當然不會是他的對手!」

信仰並不是表面的顯奇惑異,一片誠心、本本分分的信仰,就可以像木頭佛像一樣,勝過黃金佛像了。

有一位女士擁有一尊莊嚴的白磁觀音像,聽說佛像要開光才靈感,他就帶著觀音像到寺廟裡。沒想到,在他到達寺廟前,佛桌上已經擺了好幾尊佛像。為了替觀音像找一個好位子,他不惜把別人的佛像推到邊上去,將自己的觀音像擺到中間。

觀音像安置好後,他點了一炷清香供養,這時候,他發現香煙給微風吹到別的菩薩那裡去,「我的觀世音都吸不到我燒的香!」於是,自作聰明的他,把香用鐵絲扣在菩薩的鼻子下,心想:「這下其他菩薩總聞不到我燒的香了吧?」

結果本來一尊很莊嚴的白磁觀音,一下子變成一尊黑鼻觀音了。

每個人信仰的佛菩薩,即使是木頭雕刻的,只要誠心,都會獲得靈感。希望每個人信仰的觀世音,永遠都是白鼻子的觀世音。

所謂「有求莫如無求好」,我十幾歲出家以後,每天禮拜佛祖的時候,都是祈求:「給我聰明!給我智慧!」

到了二、三十歲,自覺怎麼能夠像小孩子向父母要糖果、餅乾,天天向佛菩薩要聰明、要智慧,要這個、要那個?

到了三、四十歲的時候,祈求內容就改變,我不再為自己求,而是說:「佛菩薩!請您保佑我的父母、師長身體健康,信徒們都很好。」

後來覺得,天天都是「我的父母」、「我的師長」、「我的信徒」,這也不對。到了四、五十歲以後,就不這樣求了,改說:「佛祖!請您保佑世界和平、人民安樂、眾生離苦得樂!」如此一來,覺得自己的心胸大了起來。

到了五、六十歲,覺得這也不對,天天叫佛祖給世界和平、給人民安樂、給眾生得度,讓佛祖這麼辛苦,那我是幹什麼的?六十歲以後的人生,我是這麼祈願:「偉大的佛陀!我會有力量擔當世間的苦難,盡心盡力為眾生服務!」我的信仰就是這樣慢慢進步來的。總之,除了祈求佛祖的加持,賜給我們信心和力量之外,還得靠自己努力,把信仰不斷的提升、不斷的淨化,才能有更大的利益。

四、《維摩詰經》的理想世界



依據《維摩詰經》所建設的理想世界,即是人間淨土。人間淨土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情況?以下四點作說明:

(一)是心淨土淨的世界

在〈佛國品〉中,舍利弗一度懷疑佛陀的國土不淨,佛陀知道他的念頭,舉例說:「天生的瞎子從來沒有見過太陽、月亮,難道是因為太陽、月亮不清淨嗎?」

舍利弗回答:「不是的,應該怪自己的眼睛有毛病。」

佛陀進一步說:「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因為眾生心裡有了妄想執著的毛病,因此所見就不一樣。

幾番問答後,佛陀以足趾按地,於三千大千世界中現出無量珍寶、莊嚴,整個世界瞬間變成清淨莊嚴的國土,與會大眾都看到自己坐在寶蓮華上。這時候,佛陀告訴舍利弗:「我的娑婆世界一直是清淨莊嚴的。」

佛陀又舉例說:「天人吃飯的時候,由於福報大小不同,看到的飯食顏色,也會有差異。」好比有的人生活在高樓大廈,心裡卻覺得不安穩;有的人住在竹籬茅舍,卻是快樂無比。由此可知,心裡的清淨可以轉變外在的環境,所以說「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二)是大小互融的世界

在佛教裡,一說到小乘人,就說是獨修自利者;說到大乘人,則說是覺世利民之人。其實,在《維摩詰經》的理想世界裡,大小乘可以互融。以維摩居士來說,他奉持的是出家人出世的清淨戒律,從事的是菩薩度化眾生的工作,也是大小互融之處。本經形容他是「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不但大小互融,還是世出世間一如的聖者。

(三)是無量方便的世界

維摩居士修學佛道,有無量的方便。他和世俗人一樣務農、經商,但是財富於他,卻是一點誘惑力也沒有,他反而帶著金錢,到處隨緣度化眾生。而且,他不但到賭場,也到酒家、舞廳,度化一些喜歡花天酒地的人走向清淨佛道。甚至為了方便教化,你穿上好的衣服,維摩居士也跟你一樣穿上好的衣服。但事實上,他並不執著衣服的華美,而是以慈悲法衣來莊嚴身相。又如你吃的是美味的飯食,他也跟著你一起吃,事實上,他對飲食早已無貪無瞋,而是以禪悅為食。

乃至於他還示現病況來教化眾生,利用大眾前來探病的時候,為大家講說佛法,如「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可以說,維摩居士是運用種種方便法門來度化眾生。

(四)是不二法門的世界

世間上的人總習慣把事情作二分法,不是你的,就是我的;不是真的,就是假的;大小、好壞、有無、生死,都分別得很清楚。但是在不二法門的世界裡,你我、真假、大小、好壞、有無、生死都是不二的。

我們現實的世界,「有」的時候很歡喜,「無」的時候很悲傷,但是在本經裡的世界,有和無都是一樣的,「有」的世界固然很好,「無」的世界更好,因為如果是無,就可以無限無量。另外,我們認為善的是好,惡的是壞,但是真正有修行的人,善的固然是好,惡的也把它當作是一個借鏡,此即所謂逆增上緣,惡人有時也能是一個善知識。

我們在生的時候,健康、生存,都認為是很快樂的,到了死的時候,則認為很悲傷。而此經說,生固然好,死也並不可悲,因為人沒有真正的死;死,只是肉體的分段生死,真正來說,生與死,並無差別的,一而二,二而一,死了以後,還要再生。若能識得清淨自性,則死又何曾死?生又何曾生?

《維摩詰經》的理想世界,啟示我們要如何加強心理建設,如何從人格上去昇華,從內心裡去淨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