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 一個雜果的翻身故事──釋迦世界冠軍之路 文/王文靜 |2021.10.20 語音朗讀 19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十七世紀波蘭籍天主教來華傳教士卜彌格著作《Flora Sinensis》裡的釋迦圖。圖/取自網路世界冠軍的台灣釋迦。圖/取自網路太麻里溪口的釋迦園。圖/傅天摯台東太麻里青農李俊儀。圖/傅天摯 文/王文靜繼鳳梨事件後,釋迦成為水果禁令下的犧牲。尤其,幾乎百分百出口中國大陸的鳳梨釋迦受傷更重。這場無妄之災,讓我想起之前到台東太麻里認識的朋友──擁有碩士學位的農夫李俊儀。近年,他返鄉繼承種釋迦的祖業。他們家三代種釋迦,返鄉後的李俊儀堅持:不噴藥、有機栽種。這天,我跟入他的園子,草近半個人高,「沒人除草嗎?」嚇了我一跳。這是他的驕傲,密密草叢裡與釋迦樹形成一個生態,躲著環頸雉。「環頸雉?」台灣原生雉雞之一,分布於低海拔有『草地明珠』之稱。我驚訝地看著草叢。人與土地共生共棲,這是理想,也是選擇。選擇的代價很大。釋迦嬌貴,易受蟲害的侵襲,有機耕作的難度高。付出與收成不成正比──他與父親的家庭戰爭。走出天色已黑的釋迦園,他說著這幾年的傻。他種的不是高經濟價值的鳳梨釋迦,而是傳統品種,這是他對滋味的堅持。走過最辛苦的初始,現在他逐步布建直銷到香港、大陸的通路。大陸祭水果禁令前,我來探訪他。他正忙著包裝,趕出貨到香港。換成時尚名詞,這是──國際生意。以為走出黑暗隧道,豈料晴天霹靂。看到各大媒體披露大陸禁銷令,我腦海浮出台東綿延的釋迦園。這可如何是好?質樸的農民,黝黑的皮膚,粗糙的雙手,是共同的表徵。依著日頭而作而息,靠天吃飯。天,是大地,是氣候,也是政治。現在,老天不給倚靠了。「全世界釋迦輸出第一大國是台灣,其中,百分之九十來自台東,重中之重──太麻里鄉。」李俊儀分享著故鄉的驕傲。民國六十九年(西元一九八○)以前,釋迦沒有經濟價值,政府還沒列入台灣農業統計年報。只是「量少,果小,籽多,不耐儲運」的雜果。早期台東多是稻田,因為一場颱風,稻田變成釋迦園,台東邁向世界釋迦王國之路。有一年颱風,吹斷台東的一些釋迦樹,不久後,釋迦斷枝處重生,而且長出比以前更大的果粒。這場意外,讓台東農民發現利用剪枝釋迦,能提高釋迦的經濟價值,果子更大,每年可兩收。從此太麻里原本一千多公頃的稻田,全都轉為釋迦園。台東的風土,也給予釋迦獨有的生長避風港。原生於熱帶,喜歡陽光,不耐寒的釋迦,在冬天很容易裂果。但有黑潮暖流經過,冬天溫暖而乾燥的台東,讓釋迦在這裡擁有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其他地方競爭不過台東。即使是它的原生地南美洲,或者,最早被荷蘭人從殖民地引入台灣的印尼,如今的外銷量都無法與台灣抗衡。台灣擁有很多驕傲,是全世界釋迦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而且是品質最優的國家。這頂皇冠,來自風土的得天獨厚,更來自農業技術的舉步世界。不知該用「人定勝天」,或是靠天吃飯的生存智慧來形容較恰當?四百年前,經荷蘭人之手,飄洋過海來台灣的釋迦,在這裡落地生根,更勝原鄉。從雜果到外銷,步步不易。迎接將到來的釋迦冬季採收期,可想見將格外難受。但即使在絕境中,我總是相信,生命自有出路,窗外會有藍天。♣ 前一篇文章 【永久散步】 重回白水湖 下一篇文章 【分享時刻】 時光的香氣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時光重逢】貓咪、海洋、咾咕石─法國畫家佛洛宏‧夏弗耶的望安時光過往,一個你願意回頭去理解的點【王文靜看世界】從恐龍蛋說起──植物為何要演化出水果【閱讀生活】一湖秋色【詩】山水的盛宴【時食有味】一年之茶在於秋 作者其他文章【王文靜看世界】從恐龍蛋說起──植物為何要演化出水果【王文靜看世界】犍陀羅佛像——二千年前最早佛像的起源【王文靜看世界】億年之交—— 夜蛾就愛穗花棋盤腳【王文靜看世界】埋在千年古村下的神殿 ──乩童、祭司與阿波羅神【王文靜看世界】世界車燈之王帝寶──走過地下錢莊歲月的賭神【王文靜看世界】銀行家羅伯特.雷曼──百年大都會博物館來台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