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跟大家介紹食蛇龜。食蛇龜是台灣唯一會閉殼的龜龜,所以又叫做「黃緣閉殼龜」。牠們在看到天敵時會把空氣吐出,並用韌帶將龜殼前後閉起。「閉殼」這個特質在面對天敵上,或許有一定程度的保護效果,但是近年來台灣的食蛇龜正面臨嚴重的盜獵情況,在盜獵者面前,閉殼的烏龜卻很容易撿了就走。
圖/玉子
文/玉子
今天來跟大家介紹食蛇龜。食蛇龜是台灣唯一會閉殼的龜龜,所以又叫做「黃緣閉殼龜」。牠們在看到天敵時會把空氣吐出,並用韌帶將龜殼前後閉起。「閉殼」這個特質在面對天敵上,或許有一定程度的保護效果,但是近年來台灣的食蛇龜正面臨嚴重的盜獵情況,在盜獵者面前,閉殼的烏龜卻很容易撿了就走。
過去繁榮於台灣淺山的食蛇龜,已在2018年被提升為「瀕臨滅絕」的一級保育類動物。這些盜獵者起初可能是為了烏龜的「龜板」而獵捕食蛇龜,但隨著食蛇龜逐漸瀕危,相關業者於是想要藉由買斷整個龜類物種,以炒作食蛇龜的身價。
龜板入藥 易遭覬覦
什麼是「龜板」呢?簡單來說,就是龜的腹甲啦~其實,真實的龜跟卡通裡不一樣,並不能把龜殼脫下來,光溜溜地到處跑。龜殼乃是烏龜肋骨的延伸,因此當人類取走了「龜板」,必定也會取走了牠的生命。
「龜板」仍然是十分常見的中藥材,我們常聽到的「龜苓膏」與「龜鹿二仙膠」都有這個成分。在看到這些產品時,大家也要思考並試圖追溯這些龜板的來源。否則購買來源不明的「龜板」很有可能會危及到野生烏龜的族群。
野外保育 優於圈養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食蛇龜的處境這麼危險,那何不將食蛇龜進行人工圈養與繁殖呢?
嗯……這樣的方式只能說是下下策,因為保護一個物種並不單純是「保種」,也包含著保護「食蛇龜在野外的生態價值」。若將食蛇龜從山林移除,那牠們與其他生物之間的互動與連結就會消失了。因此,對於野生的食蛇龜來說,牠們最需要的可能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山林家園。
為了這些可憐的野生龜龜們,我們可以拒絕飼養、不要捕捉、不購買來源不明的龜板食品、持續關注龜龜議題、督促相關單位予以重視,也可以捐款給食蛇龜的保育團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