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 認識徐渭故居與他的作品 文/記者馮源 |2021.09.18 語音朗讀 31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徐渭作品《墨葡萄》。圖/新華社徐渭的故居「青藤書屋」一角。圖/新華社徐渭的故居「青藤書屋」一角。圖/新華社徐渭書畫珍品於今年5月齊聚展出。圖/新華社徐渭作品《驢背吟詩》。圖/新華社兩位學生欣賞明代書法家徐渭的作品。 圖/新華社 文/記者馮源「一腔肝膽憂天下,滿腹經綸傳古今」是徐渭一生的最佳寫照,他參加八次鄉試,從未考中舉人,屢戰屢敗,留下的卻是堪比唐代王維的藝術作品。記者生長在杭州,小時候從長輩口中,經常會聽到一個聰明絕頂而又尖刻促狹的人物,不論老幼婦孺,高官平民,只要得罪了他,都會被整蠱一番。他的名字聽起來像「齊文章」。及至會讀書了,方知道「齊文章」是徐渭,字文長。他的這些故事,來自舊時與杭州一江之隔的紹興,而且是後人慢慢安在他頭上的。五百年前,徐渭出生在紹興。這個夏天,紹興城裡的一場展覽,掀起了一輪「徐渭熱」,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真實的徐渭。詩作未必輸給王維今年五月,《草書評書法》、《行書晝錦堂記》、《行楷書千字文》、《草書千字文》、《墨葡萄圖》、《墨花圖》、《梅花蕉葉圖》……來自中國大陸三十多家文博機構,共一百件(組)藏品齊聚紹興市區的徐渭藝術館。徐渭藝術館坐北朝南,設計借鑑了徐渭《山水圖》的墨韻筆法,抽象出黑山白水的生動肌理。從南北兩面看去,又似徐徐展開的冊頁。展品中,有六十四件徐渭的書畫作品,二十件文獻古籍,還有十六件屬於藝術史上的「後學作品」。擔任策展方的紹興博物館副館長沈一萍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舉辦的徐渭臨展中,規模最大、藏品最優、參展單位最多的展覽。對於徐渭在藝術史上的成就,多位前輩權威學者曾給出高度評價。在《徐渭年譜》的引言中,著名古典文學專家徐朔方教授寫道:「歷代名家在文學藝術的領域中,涉獵之廣也許只有唐代王維和他相近。王維的音樂和徐渭的戲曲各為對方所缺。」他認為,如果精選徐渭的詩作進行比較,未必輸於王維。同時,「徐渭的散文略加編選,肯定比王維不多的幾篇傳世之作更受人注意。」而在《中國繪畫史》中,著名中國美術史專家王伯敏教授同樣指出:「徐渭以水墨大寫意作花卉,奔放淋灕,追求個性的解放,所畫『無法中有法』、『亂而不亂』。他那隨意揮寫的花草都可以見出其筆墨的微妙變化,具有秀逸情趣……他的書法,造詣很高,其跌宕縱橫的筆姿,有助於繪畫藝術上的巧妙變化。」二○○八年,《畸人怪才:徐渭傳》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作者、西泠印社出版社總編輯江興佑告訴記者,徐渭的水墨大寫意花鳥畫可謂前無古人,繼者不絕,受到了八大山人、石濤、鄭板橋、吳昌碩、齊白石等後世名家的極力推崇。「花鳥畫發展到明代中期,所有促成徐渭繪畫歷史成就的筆墨語言剛好發育成熟,從而使他把花鳥畫推到了大寫意驚濤駭浪的巔峰。」絕句訴盡一生辛酸有一個「明代三大才子」的說法,指的是解縉、楊慎和徐渭。但是,這三大才子的遭遇都相當悲慘。解縉最大的成就是主編《永樂大典》,後來涉及皇家「奪嫡」之事,下獄處死。楊慎是當朝宰相之子,二十四歲就高中狀元,同樣捲入了皇家的繼承權糾紛,流放雲南,我們最熟悉的楊慎作品,就是《三國演義》開篇的那闋《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但是,他們至少有過一段春風得意的日子,相比之下,徐渭的命運則是充滿了各種悲劇:出生百日父親去世;生母是給嫡母陪嫁的婢女,在他十歲時就被嫡母賣掉;得到潘家岳父賞識招贅為婿,與結髮妻子潘似情投意合,但婚後五年,妻子就去世了;到浙直總督胡宗憲手下做幕僚,胡宗憲在嚴嵩倒台後入獄,他又害怕受到牽連,可能慢慢就有了精神疾病———九次自殺未遂,最後竟然殺死繼妻,鋃鐺入獄。用袁宏道在《徐文長傳》中的話說,就是「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當時的文人只有功名一條路是正途,但是他八次參加鄉試,都沒考中舉人,「徐渭這麼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就是想把自己的一身才華體現出來,但是屢戰屢敗。」沈一萍說,這可能與他的性格不願受到束縛,不肯循規蹈矩有關。在「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徐渭肯定是無奈的,否則也不會在自己的雜劇《女狀元》中有這樣的台詞:「不願文章中天下,只願文章中試官。」而在民間傳說中,徐渭第一次考試,考官覺得文章好但是太短,於是,他第二次考試就寫了一篇長文,在試卷上寫不下,就寫在桌子、凳子上,最後連卷子、桌子、凳子一起交卷,從此才有了「徐文長」這個名字。去世後得到認可滿腹經綸傳古今徐渭去世之後,他的聲名逐漸被世人所遺忘,直到當時的文壇領袖袁宏道遊歷紹興,讀到了他自編的詩集,激動地「讀復叫、叫復讀」,還專門寫了《徐文長傳》大力揄揚。徐渭的藝術才又逐漸得到世人的認可。個性敢於否定權威「苦難和不幸在他身上留下巨創,但他有堅強的毅力,如同遭受雷擊的大樹,在焦黑的枝幹之間重又布滿蔥郁的濃蔭。」在《徐渭年譜.自序》中,徐朔方教授這樣寫道,「這就是他的詩、畫、戲曲和書法的創作。」「在徐渭的墓園門口,有一副對聯:『一腔肝膽憂天下,滿腹經綸傳古今』,這是對徐渭一生的最好概括。」浙江省社科院副院長陳野研究員說,徐渭不是一般的藝術家,一生走南闖北,上過抗倭戰場,也去過北方邊疆,經歷豐富不亞於現代人。個人天賦、人生閱歷和境界,風雲際會在他一人身上。「他是對政治有抱負,對人生有追求的人。中國古代不少藝術大家都是這樣,只是因為其他領域實現不了個人抱負,才把才華彰顯在藝術上。我們不僅要從藝術家的角度去理解他,更要從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的修養去理解他。」徐渭八歲那年,王陽明去世,兩位紹興的文化名人擦肩而過,但是徐渭也有機會追隨兩位王門弟子季本和王畿學習。此後,他還與主張學習「唐宋八大家」的明代唐宋派代表人物唐順之、茅坤有交集。江興佑說,徐渭的藝術風格並不脫離時代,而是時代發展的產物,而這些高質量的「朋友圈」更開闊了徐渭的藝術視野:「特別是陽明心學是徐渭的精神支撐,形成了他敢於否定權威、追求個性表達,直白而強烈的性格。」「徐渭一生經歷坎坷,性格確實多疑敏感,自視甚高,但是他一直都在努力,他的人生態度還是積極合作的,並不是完全反叛的人。比如他去給高官做幕僚,為了考試也想自我推薦,是個很入世的人。」陳野提醒說,對徐渭的性格要認真分析。「如果徐渭完全超然出世了,就不會有那麼多看不慣現實的流露,他希望社會清明,也希望有明君,只是因為抱負實現不了,才會憤懣不平。也因為這麼努力還不得志,他才會得到後人的同情。中國傳統社會一方面崇尚建功立業的成功者,也會同情那些有獨立人格,注重道德修養、自我修煉的失意者。」「徐渭早出世了五百年。」沈一萍感歎說,五月舉辦的展覽,最終就是希望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認識徐渭,從他的作品中真正感悟到美。「讓觀眾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美是在哪裡的,現代人還需要什麼樣的功夫和底蘊。」歷史給出公正評價徐渭藝術館處北,青藤廣場居中,青藤書屋在南,它們是徐渭故里綜合保護項目的主要元素。沿紹興古城中央的解放北路、解放南路一徑向南,過了人民西路,到第三個巷口再向右一折,就不遠了。青藤書屋曾經是徐渭幼年讀書處,當時叫作「榴花書屋」,後因家道中落轉入他人之手,從明代末年開始,地方上的有識之士就把它保護起來,紀念這位「光芒夜半驚鬼神」的曠世奇才。書屋南邊的天井裡,植了青藤,留有一方水池。廳堂被一道白牆隔開,向南的牆面上是徐渭頭戴逍遙巾的半身畫像。兩邊則是他自擬的對聯:「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春天的時候,記者也來過這裡。當時有人在他的畫像下放了束小花,祝文長先生生日快樂。徐渭,生於五百年前的三月十二日。他曾托物言志,感歎自己「璞中美玉石般看」,但是歷史會給出公正的評價。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到天山耕讀去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曹縣電商 文化與商業的美麗碰撞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2025.09.2702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3依舊青山入眼來2025.09.2804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5南韓氣候正義示威 臥地抗議2025.09.2806新馬寺校園佛學會考 6校逾4千學生參與2025.09.2907台灣最美風景 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送暖2025.09.2708伊拉克通訊展 機器人搶鏡2025.09.2709明年最低工資 漲至29500元 2025.09.2710【海闊天空】一窺雲的故鄉 武界祕境之旅2025.09.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從文學發源地到科創高地【產業觀察】上海虹口 煙火氣激發科創力宛如運河悠悠水脈 影響江南文化至深至遠【文創之旅】季子故里 常州推廣誠信文化藉著詩作打造文化IP【文創之旅】何處春江花月夜? 作者其他文章【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 AI無法取代閱讀【考古的故事】杭州德壽宮 展示南宋歷史文化全貌大陸社會觀察 浙江紹興 見證大思想家的陽明故里【考古的故事】宋六陵 一窺南宋皇家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