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浙江紹興 見證大思想家的陽明故里 文/記者馮源 |2022.12.03 語音朗讀 66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紀念館前的王陽明塑像。圖/新華社王陽明紀念館內的心源廳。圖/新華社故居外景,門前水池即為碧霞池。王陽明晚年曾與弟子在碧霞池天泉橋上研討心學,史稱「天泉證道」。圖/新華社王陽明紀念館內的心源廳。圖/新華社王陽明故居內景,通過玻璃罩可以看到故居遺跡。圖/新華社王陽明故居遺留的明代石門檻。圖/新華社 文/記者馮源今年11月1日,重修的陽明故居與王陽明紀念館、陽明廣場正式對外開放。在王陽明誕辰550周年紀念日,陽明故里邁出了重興的重要一步。故居門前的碧霞池波平如鑒,映照出天光雲影。在浙江省紹興古城的西北角,西小河畔有一方水池,長約三十五公尺,寬約二十五公尺,面積袖珍,好在沾了開挖它的老主人的光。這光一沾,就是將近五百年。當地百姓俗稱其為「王衙池」。王是中國的大姓,人數眾多。而此地的王姓指的是明代大儒、心學宗師王守仁(王陽明)。而在史志中,它有個更為顯赫的地名──「碧霞池」。這方小池見證了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的一件大事──「王陽明天泉證道」。重修廣場對外開放明嘉靖六年(一五二八年),重陽節前夜,王陽明即將前往兩廣,兩位弟子錢德洪和王畿就心學的核心問題前來請教。夜深人靜,師生三人興致勃勃,步出王府南門,在碧霞池天泉橋上論學,留下了著名的「心學四句教」,也在此後的四九五年間生發出各種學術公案。當時的王府,正式稱呼是「新建伯府」。明正德十七年(一五二一年),王陽明因平定寧王叛亂受封新建伯。此後,他以原來的宅第為基礎,擴建「新建伯府」。「天泉證道」之後,王陽明離家赴任,一去不返,病逝於回鄉路上,停靈「新建伯府」後葬於蘭亭。此後,「新建伯府」因屢遭火災幾乎全毀,只在民眾口中留下了「伯府第」的叫法。碧霞池自然也隨之黯淡,幾年前已經是死水沉沉。今年十一月一日,重修的陽明故居與王陽明紀念館、陽明廣場正式對外開放。在王陽明誕辰五百五十周年紀念日,陽明故里邁出了重興的重要一步。故居門前的碧霞池波平如鑒,映照出天光雲影。記者從紹興市文旅集團獲悉,陽明故里片區占地約四十公頃,總投資約人民幣八十億元,而陽明故居及紀念館是核心項目,總占地面積一點八萬多平方公尺,總建築面積一點二萬多平方公尺。陽明故里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於二○一八年啟動,而陽明故居的重建工作於二○一九年底啟動。紹興市文旅集團副總經理胡堅鋒說,這項建設工程還經歷了一次「有意義的等待」。「按照省市文物部門的要求,我們依託考古成果,開展重修工作,注重文脈傳承,最大程度還原歷史。」浙江考古重要發現二○二○年五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王陽明新建伯府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三千平方公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東考古基地負責人李暉達副研究員介紹說,它是首個經考古發掘確認的王陽明居住地遺址。歷時大半年的考古工作揭露了一處布局呈中軸線對稱、框架結構保存較完整的兩重兩進式主體院落建築基址。「伯府第」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為門屋、前廳及前後月台、二進庭院、正廳、甬道、主體建築排水暗溝等。考古工作者還在二進院落北側發現了第三進院落建築基址的一部分,在一進院落西側發現了西跨院建築基址。不過,它的中軸線不是準確的南北走向,而是北偏東十一度。二○二○年底,紹興王陽明新建伯府遺址入選「二○二○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李暉達說,王陽明在此居住過六年,這裡的一磚一瓦都見證過這位大思想家的學術活動。文創空間一磚一瓦 設計重現「陽明心學」以考古發現為基礎,陽明故居的重修工作正式啟動,由浙江大學建築設計院和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組成設計團隊。浙江省古建院首席專家、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黃滋研究員介紹說,他們根據考古實測數據,以及明代文獻,制定了設計方案,力求全方位展現陽明故居的文物價值。遺存得到妥善保護「紹興有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建築『呂府』,與『伯府第』差不多同一時代。我們也參考了它的樣式,但是老百姓世代相傳一句話──『呂府十三廳不及伯府一個廳』,由此可以想見『伯府第』當年的顯赫地位。」黃滋補充說。重建的王陽明故居是一軸四進的格局,由南及北,在中軸線上依次是門廳、明德堂、至善堂、傳習堂。「明德」、「至善」、「傳習」三詞分別出自儒家經典《大學》和王陽明《傳習錄》。西小河畔、曾泊官船的伯府大埠頭,伯府門外的石牌坊殘基,伯府正門殘留的石門框,正門外的碧霞池,伯府第北側的觀象台……這些遺存在故居重建中都得到了妥善保護。特別是伯府第中僅存的飲酒亭,是當年王陽明與親朋、好友、弟子相聚飲宴的處所。這幢明代東西向二層木結構建築,梁架結構基本完整,經過修繕後將設置為特色文創空間。「故居重建時,我們專門修建了周長三百多公尺的止水帷幕,還抬高了房基,加裝了保護罩,對條石、石板等部分遺存露明展示,對其他的遺存作了回填處理,也希望後人有更先進的技術去展示它們。」在明德堂裡,胡堅鋒指著玻璃罩下的一座粗大的柱礎石說,正是有了這些遺存為依據,專家才能作出更為嚴謹的設計方案。陽明文化交流平台明德堂和至善堂分別展現了王陽明的生平與講學歷程,故居東跨院則以一幅全長三十三點四四公尺的大型東陽木雕作品講述了王陽明一生的十六件大事:龍場悟道、剪除寧藩、天泉證道、歸葬蘭亭……在故居東側的王陽明紀念館,人們既可以參觀「真三不朽──王陽明心學文化傳承展」,從陽明行跡、王學門派、紹興王門以及陽明學在世界的傳播、在當代中國大陸的發展、在紹興的挖掘弘揚等方面了解陽明心學;又可以在環形影院「心源廳」沉浸式體驗陽明心學。胡堅鋒說,王陽明故居和王陽明紀念館彰顯了「泛博物館」理念,力求陽明心學的可視、可感、可悟、可學。紀念館前,碧霞池畔,一尊四點五公尺高的王陽明青銅塑像屹立在天泉證道廣場之上。王陽明頭戴儒冠,身披儒服,左手撫心,右臂伸展,有如在向觀眾傳遞「致良知」的理念。國際儒學聯合會在紹興陽明故里設置了陽明研究基地,將努力打造國內權威性的陽明學研究平台和具有國際重要影響力的陽明文化交流平台。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江源科考十年觀察 下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 長江口2號古船 打開近代上海的時光寶盒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2025.09.2702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3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4依舊青山入眼來2025.09.2805南韓氣候正義示威 臥地抗議2025.09.2806台灣最美風景 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送暖2025.09.2707伊拉克通訊展 機器人搶鏡2025.09.2708明年最低工資 漲至29500元 2025.09.2709【海闊天空】一窺雲的故鄉 武界祕境之旅2025.09.2710緬甸寶塔節 上演水上慶典2025.09.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從文學發源地到科創高地【產業觀察】上海虹口 煙火氣激發科創力宛如運河悠悠水脈 影響江南文化至深至遠【文創之旅】季子故里 常州推廣誠信文化藉著詩作打造文化IP【文創之旅】何處春江花月夜? 作者其他文章【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 AI無法取代閱讀【考古的故事】杭州德壽宮 展示南宋歷史文化全貌【考古的故事】宋六陵 一窺南宋皇家陵園微文創大翻轉 認識徐渭故居與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