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曹縣電商 文化與商業的美麗碰撞 文/記者閆祥嶺 |2021.09.25 語音朗讀 264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曹縣雲龍木雕工藝公司,工作人員為客戶介紹他們製作的木製品。圖/新華社曹縣縣長梁惠民走進直播間,與網友互動交流,推廣曹縣漢服產業文化。 圖/梁惠民提供孫康佳檢查自己即將發往日本的動漫服飾。圖/新華社隨著時代發展,曹縣金然木製品公司已成為林業的龍頭企業。圖/新華社2020年,曹縣一家漢服品牌的經營者孫艷在展示自己的網店。圖/新華社2020年11月9日拍攝的孫莊村。圖/新華社在山東省曹縣職業教育中等專業學校實訓基地,一名學生在直播銷售漢服。圖/新華社曹縣雲龍木雕工藝公司的工作人員專注雕刻木製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閆祥嶺今年五月中旬,一位年輕主播在短視頻中,用方言喊出「山東菏澤曹縣六六六」,隨即引發眾多創作者模仿。一時間,「寧要曹縣一張床,不要上海一套房」、「北上廣曹」等花式調侃湧進互聯網,意外帶火了這個內陸農業縣。曹縣「出圈」已有數月,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在當地厚重傳統文化傳承下,鄉土文化、鄉村審美與現代商業碰撞、交織,經過一個個沒沒無聞,又偶有閃光的個體催化裂變,成長出曹縣別具一格的絢麗。獨特的文化基因曹縣所在的菏澤市,古稱曹州,是著名的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泡桐加工之鄉」、「中國木藝之都」也是它的頭銜。遽然走紅的曹縣,最吸引公眾眼球的,是其左手棺木生意,右手漢服、演出服生意,形成強烈的情感反差。但細究這兩個領域,都與當地文化傳統密切關聯。沒有高大的廠房、掩映在三二九省道旁一片樹林間,曹縣雲龍木雕工藝有限公司非常不起眼,在當地卻人盡皆知。三十多年的時間,這家企業從接外貿訂單,到利用電商渠道銷售,如鴨子划水,年產值從人民幣三百多萬元提升到一點六億元,員工從五十多人增加到五百多人,成為山東省林業「龍頭企業」、國家級非遺「曹縣木雕」傳承單位。「我最近每天都要和好幾波客人聊,有的是專程慕名而來。」在曹縣孫老家鎮老廠區內,公司總經理李如啓告訴記者,「我們早就在這個行業引領風尚了,品質、價格、新產品研發等,我們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生產車間裡,工人的刻刀一刻不停,桐木碎屑間歇落下。桐木質地輕、易燃燒、難變形、花紋美觀、寓意吉祥,是曹縣棺木產業發展的獨特資源。「從我爺爺輩開始,當年是走街入戶,雕得快慢、好看與否,都在七里八鄉的口碑裡。現在傳承到第四代了,我這代主要做日本市場。」他說。鄉村審美擁抱商業曹縣對傳統文化及傳統技藝的傳承,同樣體現在漢服、演出服領域。電商老闆李東直言,用電商做服裝的地方很多,「但其他地方搞不出我們這裡的味道」。爺爺輩開始,李東家就走街串巷做點磨菜刀、修鞋子的小生意,他小時候,也曾借著煤油燈的光,幫爺爺數零錢。「跑布景」給童年的他留下印象最深。一些影樓淘汰了舊的背景布,李東的父親就拿回家,挑些好看的掛在家裡做簾子。李東經常在田字格作業本上模仿簾子上的畫,畫點亭子、寶塔之類。初中畢業後,沒有專門拜師學畫,李東就能獨立在背景布上繪畫了,父親背著這些作品去「跑布景」的時候,爺倆心裡都很驕傲。「父親那一輩是高峰期,那時附近差不多幾千人在各地『跑布景』,背景布上是眾多農村畫師的作品,現在仍然有人做這個生意。」李東說。多年來,當地農民有繪畫傳統,農民畫作曾出口到國外。父輩「跑布景」,是靠腳跑出來的生意;今天,電商名人李東已習慣點擊鼠標打理生意。二○○九年,他決定改變老一輩的「生意經」,用一台二手電腦開了網店。目前,李東的團隊每年都推出多款新設計的產品。他的企業是「曹縣電商扶貧就業點」,他本人是「菏澤市農村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從熱銷的兒童演出服裝,到邊學習邊製作邊銷售漢服,給曹縣電商帶來大陸關注度的服裝行業,正經歷一場不大不小的轉型。「九○後」孫康佳二○一四年退役回到大集鎮孫莊村,第二年就開始在網上銷售兒童演出服裝。但兒童演出服裝市場蛋糕雖大,競爭卻也愈來愈激烈。針對市場消費偏好,孫康佳的團隊開發出幾十款產品,並在花型、版型方面申請多項專利。意料之中,一些改良款式的銷路愈來愈好。短短幾年,曾經貧窮的大集鎮,基本形成了演出服裝的設計、生產、銷售全產業鏈,聚集起大陸最大的兒童表演服裝產業集群,並逐漸向漢服產業延伸。目前,曹縣約有漢服及上下游相關企業二千多家,原創漢服加工企業超過六百家,銷售額占到大陸同類市場的近三分之一。二○二○年,曹縣網路銷售額突破人民幣一百五十六億元,電商企業超過五千家,網店六萬多家,電商帶動三十五萬人創業就業,五萬返鄉創業人員,是大陸第二「超大型淘寶村集群」和「江北最大的淘寶村集群」,網路零售額和快遞物流包裹量兩項,連續三年位列山東省第一。電商崛起吸引返鄉創業人口高知名度讓曹縣察覺到了機會,也感受到了壓力。曹縣電商服務中心主任蘭濤表示,曹縣形成南部表演服飾和北部木製品兩大產業集群,當地一直加強扶持引導,謀求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動電商發展。二○一八年,曹縣為加快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制定了「三年行動計畫」。「要求全縣在推動『互聯網+品牌』建設、電商產業規模化發展、電商人才培養和引進、深化產業園區發展、開展『新外貿』合作、全面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等方面全面發力。」蘭濤說。為加快開拓漢服市場,引導當地部分企業從兒童演出服向漢服轉型,去年三月,曹縣縣長梁惠民身穿漢服,在網上開啓「漢服直播」。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何宇鵬說,農村電商讓原本偏遠的、欠發達的地區有了發展的空間和餘地,並把現代的生產方式植根於農村,這對傳統產業、傳統鄉村,「實際上發揮復興的作用」。提升傳統產業潛力走入曹縣的眾多村莊,電商因素進入了當地幾乎每個鄉村。專家認為,傳統農耕價值之外,鄉村依託電商發掘出傳統文化的商業價值,提升了傳統產業潛力,從而重新獲得產業支撐,鄉村的經濟社會價值得以重估。「發展電商給村子帶來很多人氣。」大集鎮丁樓村電商帶頭人任慶生說,僅僅幾年前,丁樓村年輕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但是現在全都回來了,有的甚至放棄了很好的工作機會也要回來創業。不僅本村人口回流,電商帶動的產業發展讓丁樓村成為周邊群眾的就業聚集地,來該村打工的人數達到三千多人,超過本村人口兩倍以上。深厚家底必然走紅在這個過程中,傳統文化支撐、市場消費需求、政府引導扶持、創業者艱苦奮鬥,共同推動著農村群眾利用電商發家致富夢想的實現,深刻改變著鄉村面貌,重塑著鄉村生產生活圖景。曹縣所屬的菏澤市,是著名的中國牡丹之都和武術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民間藝術之鄉。記者觀察,木雕、繪畫、戲曲早已融入當地的血脈傳承,涵養著一方底蘊,維繫著一方產業。傳承著厚重的文化傳統,抓住了現代商業文明契機,當地人有底氣面對「出圈」的種種喧囂乃至質疑。分析人士認為,曹縣「出圈」不是偶然,是原有家底搭上了互聯網快車。新時期的曹縣人,把自己悠久獨特的文化傳承與現代商業文明結合,在政府的因勢利導下,成為今天「出圈」的財富現象。「曹縣出圈,我覺得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曹縣是有家底的,又搭上了互聯網快車,大家都有互聯網運作的思惟。綜合因素之下,帶火了曹縣。」梁惠民說。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 認識徐渭故居與他的作品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小涼山的教育 海安老師走過30年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