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椿象並不是台灣原生種,牠們於1999年在金門首次被發現,而後2009年在台灣本島被記錄。牠們之所以惡名昭彰,是因為牠的臭液會對我們的皮膚有危害,引起程度不一的過敏反應。公園與校園時常種植的台灣欒樹,是荔枝椿象的重要寄主植物之一。如果你家住在校園或公園旁邊,陽台也有晾衣服,荔枝椿象很有可能會飛到衣服上產卵呢!圖/玉子
文/玉子
我第一次認識荔枝椿象,是在大學修習「蟲害概論」的時候。而荔枝椿象也是在我離開校園之後,少數還一直記得的害蟲。當時老師告訴我們,荔枝椿象主要危害龍眼、荔枝和台灣欒樹等無患子科的植物,牠們以細長的口器刺吸植物的嫩梢、花穗和幼果,導致植株掉花、掉果。放任不管的話,產量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寄生欒樹 長幼有異
荔枝椿象並不是台灣原生種,牠們於1999年在金門首次被發現,而後2009年在台灣本島被記錄。牠們之所以惡名昭彰,是因為牠的臭液會對我們的皮膚有危害,引起程度不一的過敏反應。公園與校園時常種植的台灣欒樹,是荔枝椿象的重要寄主植物之一。如果你家住在校園或公園旁邊,陽台也有晾衣服,荔枝椿象很有可能會飛到衣服上產卵呢!牠這種隨處產卵的奇葩習性使得大家每到季節回暖,就會紛紛發文詢問:「這是什麼蟲的卵?」
荔枝椿象的卵剛產下時為淡綠色,數目通常為14顆。看到卵塊的時候不用緊張,卵基本上沒有毒性,只要戴手套摘除就好了。在確定物種之後,可以順手將卵塊壓破,避免外來種的荔枝椿象進一步擴散。
椿象的成長有3個階段:卵、若蟲和成蟲。牠們不像蝴蝶會經歷完全變態,椿象從小看起來就很「椿象」了。但儘管如此,荔枝椿象的若蟲和成蟲外型還是有很大的變化,剛出生的1齡若蟲為圓形,深灰色的身體搭配肩上兩個紅點;2到5齡的若蟲,則是長方形,身體橘黃色、有白色的中線、體側為灰色;到了成蟲期,牠們的外表就變得很普通了,體表是紅褐色、腹面則是白色。
善搭便車 檢疫把關
境外的農業害蟲被人們不小心帶入台灣,很可能會造成本地嚴重的農業損失。其實荔枝椿象並不是唯一的例子,諸如2019年剛入侵台灣的秋行軍蟲,也讓農民很頭痛。正因為如此,進出口產品的「檢疫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
你或許會問,什麼是檢疫工作?所謂檢疫,就是阻止有害的生物進入台灣。假設某個生鮮產品的出口地是一種病蟲害的「疫區」,而且台灣是個「非疫區」,那這些產品可能就會被禁止輸入台灣。檢疫人員會在貨物進出口時做把關,運用各種方式把可能潛在的病蟲害消除;檢疫人員也會守在國際機場,跟著狗狗攔截生鮮產品。為了讓台灣不被這些外來的有害生物侵擾,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出國、回國的時候不要攜帶生鮮或肉品,否則一個不小心,可能會讓農人們損失慘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