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文/周美吟、歐柏昇 |2021.09.10 語音朗讀 200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圖/陳彥伶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圖/陳彥伶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圖/陳彥伶 文/周美吟、歐柏昇宇宙中有許多類似太陽系的行星系統。太陽系的成員則多半是在太陽出現後才緊接著形成,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目前大約是45.4億歲,比起太陽的46億歲年輕一些些。太陽系中有許多天體都會直接圍繞著太陽公轉,體積最大的是行星,其他如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體都比行星小得多。繞著行星公轉的天體則是衛星,例如:月球就是地球的衛星。太陽系是以太陽為重力中心的行星系統,所以是先有太陽之後才逐漸形成太陽系。那麼太陽系的行星有什麼不一樣的特色呢?其實八大行星的組成和體積都有明顯的差距。八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主要由「岩石」構成,稱為類地行星。外圍的木星跟土星主要由「氣體」構成,稱為氣態巨行星,而更外側的天王星跟海王星溫度很低,是冰巨行星。氣態行星的體積則比類地行星大得多,若比喻成水果,最大的木星就像顆大西瓜;最小的水星就像個櫻桃籽;地球則宛如一顆小番茄!福報小學堂同學問:科學家是怎麼找到太陽系的行星?老師答:古人很早就觀察到金、木、水、火、土這五顆天體在天空中的位置並不固定,跟恆星不一樣,會「行走在星星」之間,所以稱之為「行星」。後來直到1781年,來自英國的天文學家赫歇爾(Frederick Herschel)才從望遠鏡觀測到天王星。也就是說,以前的人最早是用肉眼觀察,之後使用望遠鏡觀測,最後還透過數學運算找到行星。至於海王星,則是科學家先用數學「算」出位置,並到1846年才確認存在。本文摘自《天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親子天下出版 前一篇文章 【玉子手札】 荔枝椿象森羅萬象 下一篇文章 天文小知識 類地行星小檔案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7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8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9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頻率對了就共鳴巨蛋邀大家同樂全球巨蛋大比拚摩斯密碼二三事 作者其他文章為何一年四季 星星都不一樣?天文小知識 類地行星小檔案火星很熱才叫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