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01
東京帕運中華代表團游泳選手陳亮達,出生時就沒有小腿,為了防止大腿萎縮,他3歲起開始學游泳,靠著15年來的堅持,游進世界身心障礙者的最高殿堂,儘管在男子S7級100公尺仰式預賽中排名第9,無緣決賽;談起帕運初體驗,他形容是「夢想達成了一半」,陳亮達表示:
「希望表現可以愈來愈好,能多好就多好。」
02
第165屆芥川獎及直木獎7月中公布得獎名單,台灣旅日作家李琴峰以新作《彼岸花盛開之島》,榮獲日本純文學最高殊榮「芥川獎」,為史上第1名獲得此獎項的台灣人,同時也是第2名以非母語身分獲獎的作家,李琴峰說:
「覺得自己獲獎是理所當然的,但並非我的作品比別人好,而是我在作品中放進全力,並努力把它寫好。」
03
5月疫情嚴峻之際,台灣大車隊加入防護級別較高的專責計程車行列,黃東雄是第1批投入的司機,1天最多在台北市內跑5~6趟,儘管已有第2批接替,但他說,未來若有需求,仍願意回歸;黃東雄表示,社會有許多防疫勇士,他希望大家知道:
「很多人願意穿上防護衣,走上第一線,為了讓台灣更好。」
04
馬水峰和中國大陸河南省洛陽市的1間愛心企業,2016年共同策畫「尋親礦泉水」,免費設置礦泉水供人飲用,包裝上皆印有失蹤兒童的照片、資訊;原本做工程工作的他,近幾年因大部分精力投到了尋親中,導致工程項目少了很多,但馬水峰說:
「錢多少都掙不完,1個孩子就關係1個家庭,找到1個孩子就是拯救1個家庭,這划得來。」
05
金門首屆駐縣藝術家鄒佳哲8月重返舊地,花2個星期為何厝社區打造「番薯故事館」壁畫,將生態池、歌仔戲班、甘藷石輪等何厝聚落的文化元素,全部串接在一起,他期許壁畫能成為金門6星級打卡景點,為何厝注入活力。鄒佳哲說:
「接下這個壁畫案,從來就沒有把它當成『工作』,全是出於愛金門的心。」
06
2014年,王戰勝、張廣兵、魏興江在中國大陸河南省鄭州市,合夥創辦抗癌共享廚房,為癌症病患家屬提供煮飯的場地,除了提供愛心飯菜,也帶給家屬心靈慰藉,在租金壓力下,今年曾面臨倒閉危機,然而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後,愛心物資不斷湧入,讓他們堅定走下去的決心,他們說:
「承諾過了,就要有始有終。」
07
弘毓基金會為幫助發展遲緩孩童的清寒家庭,7月發起「疫童相挺,有你救好」救助行動,光田綜合醫院號召同仁響應,共募集22萬7700元善款,提供150戶受困家庭急難救助金及防疫物資箱,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張肅婷表示:
「疫情期間,感謝社會大眾將關懷目光聚焦在醫護身上,在疫情趨緩之際,也決定將愛傳出去、幫助弱勢家庭。」
08
朱宗慶打擊樂團9月推出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Bean Bon果實敲敲樂」,希望讓觀眾聽見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聲音;一團團員彭瀞瑩首次擔任音樂會劇本創作,他表示,創作受到《龍貓》影響,因此決定將樹與果實融入劇本,彭瀞瑩說:
「希望大家記得把心打開,關注生活,讓一些小小的事情,帶給自己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