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點滴】 楊傳廣與東京奧運

文/許峰源 |2021.07.21
2091觀看次
字級
奧林匹克紀念郵票 圖/許峰源
奧林匹克紀念郵票 圖/許峰源

文/許峰源

二○二○年,原定在日本東京開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奧運),因為新冠病毒疫情來勢洶洶,被迫展延至二○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八日舉行。這是日本繼一九六四年在東京舉辦(夏季)奧運賽事後,睽違五十七年再度主辦賽事,東京也成為目前為止唯一經辦過兩次奧運會的亞洲城市。在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會,代表台灣出征的亞洲鐵人楊傳廣,一度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一九三三年在台東馬蘭出生的楊傳廣,是熱情開朗的阿美族人,從小熱愛運動,因經濟條件不佳而赤腳奔跑,將腳底板磨得既黑又粗,卻能在艱苦環境下不斷強健體能。小時候,楊傳廣就讀馬蘭國校、台東師範附小,每天赤腳奔跑上學,無形中讓雙腳愈來愈強壯。後來,進入台東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就讀,被網羅加入台東農校棒球隊。

一九五○年,第五屆台灣省運動會(省運會)在高雄市舉辦,楊傳廣披上台東農校戰袍,站在投手丘上威風凜凜。雖然在棒球隊沒有打出好成績,卻藉著打擊與體能訓練,奠定奔跑、跳躍、投擲等基本動作的紮實根基。

第六屆省運會在台北市舉行,楊傳廣因大腳買不到合適鞋子,只能光著腳丫子參賽,因雨天路滑功虧一簣。他不輕言放棄、再接再厲,在隔年屏東第七屆省運會獲得跳高冠軍,甚至打破省運會紀錄,開始嶄露頭角。第八屆省運會在台北市舉辦,楊傳廣包辦跳高、跳遠雙項冠軍,跳遠表現極為優異,還打破全國紀錄。

一九五四年,第二屆亞運會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楊傳廣破例入選國家代表隊,不負眾望在五月四日以五四五四分榮獲男子十項運動金牌,這是我國參加亞運以來獲得的首面金牌,意義深遠。

十項運動必須有過人的彈性、柔軟度、速度,以及熟練技術,能夠同時擁有這些條件的選手,實為百年難得的奇才,馬尼拉當地報紙以「ASIA IRON MAN」大篇幅讚譽他。從此開始,「亞洲鐵人」成為楊傳廣的代名詞,開啟他在國際的知名度。

一九五六年,楊傳廣參加第十六屆澳洲墨爾本奧運,與世界頂尖好手齊聚一堂,成績比馬尼拉亞運進步甚多,但僅得到第八名。一九五八年,第三屆亞運在東京舉行,儘管天氣狀況不佳,楊傳廣仍以七一○一分打破十項運動紀錄,蟬聯男子十項金牌,完成在亞運二連霸輝煌紀錄。一九五九年,楊傳廣遠征美國,奪下全美十項錦標大賽冠軍,下一個目標就是在奧運會爭奪榮譽。

一九六○年,楊傳廣再度披掛戰袍出征第十七屆羅馬奧運會,爭奪金牌不僅是他個人的志願,更是全體國人引領企盼的。他與美國好手強生歷經二天競賽,賽場氛圍空前緊張,現場觀眾屏息靜觀,最後強生在這場世紀之戰,以八三九二分奪下男子十項運動金牌,楊傳廣以五十八分的差距奪得銀牌。楊傳廣雖敗猶榮,他與強生兩人都打破奧運紀錄七九三七分,甚至前七項競賽壓倒強生,最後在三鐵項目成績落後太多,而與金牌擦身而過。

楊傳廣在羅馬奧運拿下男子十項銀牌,而該屆奧運瀰漫兩岸奧運會籍的煙硝味。該項爭議源於國際奧委員通過中華民國申請案,能夠以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中華奧會)之名重返奧運,但依規定代表隊必須冠上「台灣」,選手參加奧運開幕、閉幕必須手持「台灣」名牌入場。

原本,代表團猶豫是否退賽抗議,但認為楊傳廣極能奪牌,爭取國家榮譽,決定高舉抗議布條繞場。楊傳廣不負重望,首開台灣在奧運得獎紀錄,雖未得金牌,但也打敗群雄,凱旋歸國,受到群眾簇擁歡呼,共享喜悅。

一九六三年,楊傳廣在美國加州聖安東尼奧大學,以雷霆萬鈞之勢獲得九一二一分的不朽紀錄,全世界報章媒體爭相報導這驚天動地的消息,好奇台灣究竟是何種國度,能夠培育出如此優異的選手。

一九六四年,我國致力在奧運「正名」之際,楊傳廣準備前往日本參加東京奧運,奪下十項比賽金牌為國爭光。楊傳廣在東京奧運預定出賽項目除十項比賽,還有一百公尺、一一○公尺欄和撐竿跳高,這些項目儘管他擁有世界表現水準,但也見證其在愛國心的驅使下,希望能夠為台灣爭取更多獎牌。

十項比賽在十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兩天舉行,這個時候東京天氣已經是冬季,而且陰雨綿綿,氣候條件嚴峻。楊傳廣熱身時,感覺身體不太對勁,始終流不出汗水,第一天的比賽失常,前五項比賽竟無法達到個人平時的水準。第二天恢復狀態後,已無法挽回頹勢,最後名列第五名,兵敗東京奧運。

在此場賽事後,很多人關心楊傳廣為何有如此脫序的表現?根據楊傳廣本人表示,當時我國代表團有名射擊選手馬晴山,拿了不明飲料給他,楊傳廣不疑有他喝下後渾身無力。原本,楊傳廣懷疑自己是不是感冒所致,後來當聽到馬晴山放棄比賽投奔中國大陸的消息,才發覺有可能遭到陷害。

楊傳廣在東京奧運後卸下選手光環,仍有排山倒海的輿論攻訐其失常表現,讓他個人更加自責。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沉澱後,楊傳廣終於走出陰霾,轉任國家隊教練,肩負培育運動好手的責任,賡續為台灣爭取國際殊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