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象,是有靈性的動物。在雲南馬隆州有一座義象塚。
明朝天啟年間,當時水西地區有安氏家族叛亂,集眾進犯馬隆州,掀起戰火,雲南全境因此而戒嚴。巡撫特派部落首領陶土司前往馬隆州平亂。陶土司帶著他飼養的一頭大象隨行。
一天傍晚時分,天色暗了,大象埋伏在山澗中,用鼻子吸滿泥水,似乎已準備好要進擊了。
忽然,大象大聲咆哮,從山澗中一躍而出,飛奔衝向敵營,長長的鼻子狂噴泥水,叛賊一見驚駭萬分。大象的長鼻子猛然將一個叛賊捲起,向空中拋去,叛賊墜地重摔而亡。陶土司的將領們趁機出擊,並向北邊追擊,終於大獲全勝。
天明了,戰事已歇,土司收兵時發現大象身中毒箭倒斃於地。部落裡的人非常感恩和敬佩這頭大象的忠勇和膽識,便將牠安葬於南山,每年春秋禮敬祭祀,持續至今。
這則感人的義象故事,出自古籍《滇黔紀遊》。鶴子點評,在《左傳‧曹劌論戰》中提到:「彼竭我盈,故克之。」大象氣壯山河之舉,使得土司部隊士氣高漲,令叛賊落荒而逃,土司因此弭平叛亂。
這頭義象不僅足智多謀,而且忠勇雙全,一點都不輸人類。牠在戰場上身中毒箭而犧牲性命,丹心耿耿。大象因忠勇而犧牲自己,這樣的英魂,還有什麼可以傷害得了牠呢?有詩讚歎曰:
隻身辟易萬貔貅,血食南山春又秋。
鼻卷賊頭齊破膽,風雲長護馬隆州。
意思是,這一頭義象就足以讓萬千敵軍退避,牠的忠肝義膽讓南山地方不間斷的春秋祭掃,這般的英勇故事將長久守護馬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