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詩豪
兩個禮拜前端午節,我跟朋友試著「立蛋」。我怎麼立都立不好,一氣之下說:「不立了,不就是顆雞蛋嗎?有什麼了不起。」我朋友則告訴我說:「別小看雞蛋啊,從早期的流感疫苗,到現在最熱門的新冠疫苗,很多都是雞蛋培養而成的呢!」
我將信將疑,趕緊著手調查資料。看樣子雞蛋除了能幫助理解我們腦部防撞機制(詳見6/25趣味多腦河)外,更是疫苗製造不可缺少的好幫手。
要想初步了解雞蛋是如何製造出疫苗,同學們必須先知道病毒感染機制,我們可以這樣子想像:
病毒就像是長得跟小盒子一樣的快遞員,它包裹著要送的貨物(病毒自己的遺傳物質),貨物盒子表面長滿了鑰匙,能識別、接觸、連接到他要送貨的人家(人類或其他宿主的細胞表面受體);找到合適的鑰匙孔,送貨成功(感染)後,在宿主細胞內大量複製;等到時機成熟,再從細胞中釋放大量病毒繼續下一步感染。
病毒殘骸 安全性高
那疫苗是如何製成的呢?市面上疫苗有很多種,今天只介紹跟雞蛋有較大關係的「滅活疫苗」。滅活疫苗就是已經殺死的病原體,也就是它的「貨物」被掏空或外殼被破壞;由於滅活疫苗中的病毒早已死亡,所以對人體的安全性也比較高*。
滅活疫苗又可分為「細菌類」與「病毒類」,其中製造過程不出病原體培養、收穫、滅活、純化、配製、分裝等生產過程。
病毒由於本身並沒有外套模,不能生成自己的蛋白質衣殼,故病毒類的滅活疫苗的生產,大多需要合適的「培養基質」。
雞蛋特殊 有利有弊
雞蛋就像是一個小型又無菌的生物反應器,病毒在裡面會自己複製、增殖。不過,培養疫苗用的雞蛋並不是普通雞蛋,製作疫苗的蛋必須是由特殊的雞所生,這些雞隻不能施打任何抗生素,而且必須使用受精過的胚胎蛋,所以又叫做「胚胎雞蛋」(簡稱雞胚)。等到通過無菌測試等重重把關,才能用來生產流感疫苗,每年光是做疫苗就得用掉成千上萬顆雞蛋。
前兩年,中央研究院也利用雞蛋研發出對抗變種流感病毒更有效的「單醣流感疫苗」,號稱在對抗新冠變種病毒上也有幫助。咦?流感病毒跟新冠病毒有啥關係呢?原來它們都具有「棘突蛋白」。由於病毒聚醣表面下所覆蓋的部分較不容易突變,若是能夠讓病毒「單醣化」、移除棘突蛋白上多餘的醣,就像是讓病毒脫去偽裝。是否真的那麼神,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編註:滅活疫苗免疫反應會弱一點,需要配合使用「佐劑」才能激發足夠強的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