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眾矚目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終於在2021年12月25日發射,預計於2022年1月下旬抵達目的地,並展開一系列的測試。若是沒有出現意外,那麼最快將在今年夏天,我們就會收到來自韋伯望遠鏡的第一張影像。藉這個機會,來為大家介紹今年值得期待的幾個太空任務。
圖/123RF
文/高詩豪
望眾矚目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終於在2021年12月25日發射,預計於2022年1月下旬抵達目的地,並展開一系列的測試。若是沒有出現意外,那麼最快將在今年夏天,我們就會收到來自韋伯望遠鏡的第一張影像。藉這個機會,來為大家介紹今年值得期待的幾個太空任務。
重登月球 再遊火星
《孫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想要保衛地球免受小行星的攻擊,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它們。距離上次人類踏上月球已是50年前(1972年),現在NASA製造了新一代火箭(SLS),將於2022年3月發射,預計於2024年再次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此重返月球的計畫稱為「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火箭會先以無人飛行的方式,在月球表面上方100公里處進行試飛。最終目標當然是建立可在月球生活,並試著以月球做為基地,持續往宇宙深處探索。
重登月球或許不稀奇,畢竟近年來科技產業與媒體都將目光聚焦在「火星」上。2021年是火星任務繁忙的一年,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火星車,以及中國大陸的祝融號火星車相繼於該年發射,並從火星傳回令人震驚的影像和數據。預計在2022年9月,歐洲太空總署將與俄羅斯航太(Roscosmos)合作發射火星探測車到火星表面,尋找過去生命的跡象。如果發射按照計畫進行,那麼探測車將在2023年抵達,並開始在火星地表漫遊。
先行撞開 「鄰」危不亂
過去30多年來,天文學家在世界各地興建多座專門用於尋找小行星的天文台,希望藉由分析這些天文台的觀測資料,能夠幫助天文學家計算出小行星未來的軌道,並判斷哪些小行星屬於可能與地球碰撞的天體,並持續監視這些「危險鄰居」的動向。而在2021年11月發射的「Dart任務」,或許能在2022年9月下旬達到此目的地。
什麼是Dart任務?Dart,中文意思就是「飛鏢」,同學們可以把它想像成小行星「改向」測試,任務的內容相當簡潔明瞭:用一個人造探測器故意撞上一顆較小的星體「迪莫佛斯」(Dimorphos),並且觀察後續變化。未來若不幸有小行星恐撞上地球時,屆時希望研究結果能夠提供有價值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