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長江江豚 串起微笑的連線 文/新華社 |2021.05.15 語音朗讀 17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頭長江江豚在水中游動。圖/記者徐海波、王自宸研究人員為世界上唯一一頭人工飼養的白鱀 豚「淇淇」體檢。圖/記者徐海波、王自宸2018年11月13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飼養員對江豚進行醫療護理訓練。圖/記者徐海波、王自宸出生的小江豚和母親在一起。圖/記者徐海波、王自宸 文/新華社長江江豚(以下簡稱「江豚」),牠們的嘴巴有一定弧度,猶如一張笑臉,牠們在長江上生活了成千上萬年,是長江生態健康的「晴雨表」。然而,近些年,江豚的生存狀態惡化,數量下降明顯。為了留住長江這些「微笑天使」,有人持續捐款二十多年,有人舉辦「為江豚奔跑」活動,還有人自掏腰包成立江豚保護協會……他們的年齡不同、職業不同、作法不同,可能互相並不認識,但有著共同的牽掛。這一群神祕匯款者一九九七年,剛成立不久的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收到一筆神祕的匯款。匯款金額不多,人民幣十元,匯款單留言上寫著,希望提供更多「淇淇」的資料,署名「愛淇」。「淇淇」是世界上唯一人工飼養成功的白鱀豚,生活在武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內。牠是一九八○年一月由漁民在洞庭湖捕獲的,當時受傷嚴重。中科院水生所連夜用車把牠接到武漢,科研人員為「淇淇」請來外科醫生、獸醫,一天二十四小時守候,「淇淇」挺過了劫難。白鱀豚是中國長江所獨有的淡水鯨類,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當時,白鱀豚僅存不到一百頭,瀕臨滅絕。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正式成立,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白鱀豚、江豚等水生動物的保護、研究工作。此後,來自「愛淇」的捐款從未間斷過,每年基金會的紀錄中總會有「愛淇」的名字。三年之後的二○○○年二月,「愛淇」終於露面,他來到武漢看望牽掛已久的「淇淇」。原來,他是來自貴州山區的年輕小夥子姜颯。一九九七年,正在部隊服役的姜颯從新聞報導中得知「淇淇」,於是從部隊津貼中拿出十元錢捐給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一九九八年退伍後,他回到家鄉貴陽,在一家建築企業上班,但依然默默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第一次見到「淇淇」,姜颯很激動,他給「淇淇」帶來了一根紅帶子,祝福「淇淇」健康長壽。他還在白鱀豚館留言簿上留言:「淇淇平安」。然而,二○○二年七月十四日,一個星期日的清晨,「淇淇」毫無徵兆地沉睡在了池底。研究人員立即下水急救,發現「淇淇」已經沒有了生命特徵。當時白鱀豚館的科研人員都哭了,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丁說,他曾一度不敢面對「淇淇」曾經生活過的水池。「愛淇」知道了這個消息也很悲傷。但他的捐款未斷,並將捐款從每月十元提高到三十元。本來為「淇淇」建造的白鱀豚館也住進了四頭江豚。人民幣三十元錢,剛好是一頭江豚一天的伙食費。二○二○年,「愛淇」再次提高捐款標準,按每月五十元,一次性向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捐贈了人民幣六百元。「淇淇與愛淇」的故事傳遍了世界各地,匯款單雪片般地飛往江城。因為一條電視新聞,山東濟南自來水公司職工景義哲連續向基金會捐款二十多年。家在上海的殘障人士陳婷沒有穩定的工作,她從為數不多的殘障人士補貼中擠出一部分,寄給從未見過的江豚。六十四歲的醫院退休職工徐青,一九九○年代起就帶著上幼兒園的兒子來基金會捐款,如今每年帶著上小學的孫子來「獻愛心」。她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長江大保護,需要一代代傳承。」企業家為江豚而跑二○一三年一月,春寒料峭。黃石東貝集團董事長楊百昌無意間看到關於江豚面臨危機的紀錄片,深深吸引了他。節目中說,在長江上生活了二千五百萬年的白鱀豚已經因人類破壞而功能性滅絕,而牠唯一的近親江豚正面臨著如牠一樣的命運。從小在長江邊長大的楊百昌被深深地觸動了。腦海裡滿滿都是兒時的記憶:三五成群的孩子坐在長江岸邊,突然,一種頭部鈍圓、體形流暢,嘴部線條呈現一種憨態可掬「微笑」的動物在江水中翻騰、跳躍。第二天,楊百昌匆匆來到中科院水生所,找到紀錄片裡接受採訪的專家王丁。面對楊百昌的來訪,王丁覺得有些奇怪:一位生產壓縮機的老闆怎麼想到保護江豚了?出於禮節,他還是帶著楊百昌參觀白鱀豚館,並介紹了江豚保護的進展和困難。楊百昌聽聞後表示,願意長期為保護江豚「做點什麼」。於是,王丁就向他引薦了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楊百昌當場承諾,每年組織公司員工為基金會募捐人民幣二十萬元資金。二○一四年初,楊百昌找到在黃石的全國人大代表李莉,希望她將保護江豚的呼聲帶到大陸兩會上。李莉的建議引起國家部委的重視。二○一四年十月,原農業部發文將本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江豚,按照一級的保護要求實施最嚴格的保護和管理措施。楊百昌還想到了企業一直贊助過的「黃石長跑隊」。一九四三年出生的熊忠武是長跑隊的帶頭人,他聽聞楊百昌的心思後,提出組織「為江豚來奔跑」活動,沿長江中游順流而下,特別是在江豚主要棲息地和常出沒江段,通過志願者接力的方式,動員更多的群眾為拯救江豚奔走宣傳。二○一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在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的支持下,長跑隊從黃石江灘公園鳴槍出發。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們途經長江中游和下游的六個省分、十五個城市、七個豚類保護區,行程三千八百多公里,四千多人自發參與到此次江豚公益長跑活動。「為江豚奔跑」成為新聞熱詞,在長江沿線許多人的朋友圈裡「刷屏」。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也給楊百昌和他的跑友們許多啓發。由熊忠武擔任祕書長的黃石長跑協會選出二十多名「保護江豚發燒友」,組成「黃石江豚長跑隊」。由楊百昌擔任顧問,熊忠武擔任隊長。接下來的每年夏秋季節,「黃石江豚長跑隊」的跑友們都會在宜昌到上海之間的長江城市奮力奔跑。每到一處,大家都會齊唱《江豚之歌》。「生命長江,為江豚奔跑。」激情高昂的歌聲迴盪在長江岸邊。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讓漁民上岸 組一支響噹噹的保護隊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千年杭州變身數位城市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 作者其他文章【演員導演】 王寶強 不到最後 誰都不知道結果讓漁民上岸 組一支響噹噹的保護隊【古物的故事】 青花瓷器入雪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