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演員王寶強發表獲獎感言,他的作品《八角籠中》獲金鹿獎評委會大獎。圖/新華社
電影《八角籠中》海報。圖/新華社
文/新華社
《八角籠中》導演、主演王寶強在講述電影傳遞的精神能量時說:「運動員在八角籠中格鬥被對手壓制得快窒息的時候,需要他自己把困難『解鎖』。」這個情節讓王寶強感觸甚深,他說,電影雖然講的是運動員的故事,但傳達出的正能量可以激勵每一個人。
王寶強說:「我們每個人也生活在『八角籠』中,當你遇到不如意的事,這時候怎麼辦?需要自己去調節心態,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有拚命地『揮拳』。你才能贏得人生。」
沒有所謂的天賦
問他為何選用山區的孩子參演電影,王寶強坦言,一方面是因為這個電影的類型符合山區孩子的特質,另一方面,他說:「看到這些孩子時就像看到童年的自己」,希望電影給這些孩子們一條出路,就像當年電影給了他希望和光明。
「我拍戲做演員,別人說我只能演傻根,別人說我運氣好,碰到大導演才有好機會。」面對當年的那些質疑,他沒有反駁,默默用努力證明自己。
他覺得幸運和機會,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自己是個演員,就必須能駕馭各種類型角色,「沒學過表演,但並不代表沒學習」。
王寶強回憶,那時候,他識字不多,就天天抱著字典查,「你哪方面缺失了,就需要拚命地去補上」。盤點自己這麼多年塑造的角色,王寶強說:「看似一樣,其實都不一樣」,至於能演「活」每個人物的訣竅,他覺得是「要變成他」。
「沒人生下來就有天賦,你做到了自然而然就有了天賦。」對於自己未來的表演,王寶強說:「作為一名職業演員,需要不斷去改變自己、證明自己,不要害怕挑戰,不要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表演舒適圈。」
懂得往哪裡拚命
在如何看待成功和失敗這個問題上,王寶強認為:「任何事情都要用心、盡力去做,至於是成功還是失敗,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知道結果。」
他覺得他最幸福的一點是,知道自己的目標,懂得往哪去拚命。「創作《八角籠中》六年時間,一直就是用命在拚。」
如今年過四十的王寶強,他坦然面對「危機」,「不能有了危機,就悲觀」。未來十年、二十年怎麼走,就是踏踏實實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王寶強說:「電影,就是我的出路,希望未來能把電影拍好,讓更多的觀眾留下觀看。並讓他們從電影中汲取到能量。」新華社港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