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之城 健體養心 去除浮躁

文/記者王文華、趙鴻宇  |2025.07.26
90觀看次
字級
有著「太極之鄉」美譽的永年區在廣府古城舉辦太極拳青少年推廣活動。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文華、趙鴻宇

廣府城南關通向永年窪處,有楊露禪故居。廣府城不只有滿溢的詩情畫意,還迭出太極宗師。楊氏太極拳創立人楊露禪、武氏太極拳創立人武禹襄均為廣府人。

而今楊露禪故居和武禹襄故居是遊人必到的打卡地。永年區練習過太極拳的人約占常住人口的一半,其中有不少還是太極世家。

太極進校園必修課程

楊露禪創立楊氏太極拳後,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傳承發揚,其孫楊澄甫繼承祖上真傳,又總結自身練拳經驗,修訂成頗受傳習者青睞的拳架套路,並親自示範拍攝拳照,於一九三四年發行了《太極拳體用全書》,標誌楊氏太極拳進入規範化發展。在楊露禪故居裡,懸掛著楊澄甫系列拳照和當時各界名人給他的題詞。

一九五○年代,國家體育總局的前身國家體委以楊澄甫拳架為藍本,編寫了「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和「八十式太極拳」,推廣後深受海內外廣大太極拳習練者的歡迎。二○○六年五月二十日,楊氏太極拳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武禹襄在原來拳技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形成了姿勢緊湊、動作舒緩、步法輕靈的武氏太極拳。他還將自己習練太極拳的經驗上升為理論,撰寫了《太極拳解》、《十三勢說略》等著作,被太極拳界奉為經典著作。

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承人楊振河今年七十一歲,精神矍鑠。他十二歲開始習武,三十二歲開始教拳。楊振河說,楊氏太極拳注重舒展開闔、寬鬆慢綿,動作相對更圓潤,適合中老年人練習。楊振河對傳統太極拳進行改良,創編出既適合年輕人練習又體現傳統太極特點的「楊振河三十八式太極拳」,被邯鄲市教育局指定為「太極進校園」活動必修課程。

楊振河和兒子楊建超經常走出國門,前往西歐、東南亞等地任教,將太極文化介紹給全世界。

日前,永年區第二實驗學校的一百多名學生舉行了一次太極拳展演,他們動作剛柔並濟、整齊畫一,引來陣陣掌聲。在這群學生中,十二歲的雙胞胎兄弟陳麓宇和陳攀宇的表演尤為精采。

陳麓宇和陳攀宇的父親也是太極拳愛好者。兄弟倆自小身體羸弱,一年級時,他們發現父親總在院子裡練拳,覺得好玩,就在背後偷偷模仿。之後,父親教授了一些簡單動作,沒想到兄弟倆學得很認真,短時間內就掌握了要領。

陳麓宇說,太極拳練習起來比較枯燥,需要長久的興趣驅動和毅力才能學好。「當時父親為了考驗我倆的耐性,要求我們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到太極廣場打拳。好多同學還在睡夢中時,我們兄弟倆就開始在廣場上跑步和打太極拳了。」

「太極拳動靜結合,動以健體,靜以養心,可以去除學生心中浮躁,緩解大腦疲勞,提高學習效率。」永年區第二實驗學校體育老師馬旭剛說。

喜好太極拳的韓女士,五年前開始嘗試為各地前來學習太極拳的愛好者訂製個性化太極用品。隨著生產技藝的改進,車床和數控設備的引進,目前產品品質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認可,她的工廠內,已有各類機械設備三十餘台,五十多人在這裡穩定務工。

習拳人口超過十萬人

日前第十五屆中國.邯鄲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在廣府舉辦,中、美、俄、澳、印尼等國家的一千七百餘名太極拳高手參加。這一賽事創辦於一九九一年,是海內外太極拳品牌影響力較大的國際賽事。永年區依託大會的影響力,大力開發太極服裝、太極器械、健身器材等太極系列產品,鼓勵和支持太極拳師及文化企業開發具有地域風情的旅遊紀念品、太極養生菜系等,拓展太極拳文化的應用領域和市場空間。

永年區文化館館長、楊氏太極拳第六代傳承人王少君說,近些年,到永年學習太極拳的外地人年均超過十萬人,目前有超過一千名永年拳師在外教拳。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