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漁民上岸 組一支響噹噹的保護隊

文/新華社 |2021.05.15
1382觀看次
字級
小江豚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的飼養池中玩耍。圖/記者徐海波、王自宸

文/新華社

清明過後,一艘掛著「嘉魚縣江豚保護協會」紅旗的舊貨船常常出現在長江咸寧段江面上。船頭,一名男子正手持望遠鏡「搜索」江面。

一頭不羈的長髮、全身黑色的裝扮。他叫趙世錦,戶籍在嘉魚縣陸溪鎮,但他生在船上,長在船上,祖輩都過著「一條船就是一個家」的漁民生活,從十四歲起就跟隨父母四處捕魚為生,是一位道地的漁民。

「小時候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長江江豚,因為長得肥胖,所以又叫牠江豬。」趙世錦說,江豚膚色偏灰,跟白鱀豚比起來「有點醜」,小時候大人經常拿江豚嚇唬自己,「不聽話就把你拿去餵江豬」。

趙世錦回憶,一九八○年代初,父親趙繼武偶然機會結識了一名中科院水生所專家,後協助專家為白鱀豚「淇淇」尋找配偶。「雖然做的還是像捕魚一樣的工作,但在和專家朝夕相處中,父親意識到保護長江生物的重要性。」

「父親曾多次跟我講,我們是生活在長江上的人,跟生活在長江上的江豚一樣,他們是我們的同伴,是我們的親人。」趙世錦說,機緣巧合下,一九九九年,中科院水生所專家也找到他。他先後協助專家馴養過五頭江豚。

「我花了一個月時間和牠建立感情,每天給牠投魚。一開始牠隔得老遠,後來慢慢熟悉我,親近我,離我愈來愈近。」趙世錦說,那一次,他真正意識到江豚就是自己的親人家人,保護好牠們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舉報採砂、打擊偷捕、勸阻釣魚都是得罪人的事。有一次,他發現有人在江中採砂,他迅速向有關部門報告,此後他接連接到威脅短信,叫他「出門小心點」。

像這樣的威脅,他時常會碰到。「這些都嚇不倒我。因為保護江豚、保護長江是對的,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支持我。」趙世錦言語堅定。

「我們應該是最後一代漁民了,是時候為長江做點事了。」五十多歲的協會會員蔡光少是趙世錦的「鐵桿」,他每月都會在嘉魚縣江段巡江四五次,記錄長江江豚的活動軌跡、生活習性,為相關研究提供依據。蔡光少告訴記者,漁民上岸後,掙錢並不容易。「加入協會後不僅不賺錢,而且還要貼錢,還占用了大量時間,一些會員的家人就極力反對。」趙世錦就挨家挨戶做工作,有時自掏腰包補貼會員油費,爭取他們的支持。

經過幾年發展,嘉魚縣江豚保護協會已經有了一百多名會員,並成立了「長江漁民護豚隊」。協會的工作也從觀察、記錄江豚,轉向勸阻、舉報非法捕魚、非法採砂等行為。

近年來,協會巡江數百次,配合公安、漁政執法數十次,成為當地長江上一支「響噹噹的隊伍」。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