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的故事】 青花瓷器入雪域 文/新華社 |2021.04.03 語音朗讀 25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布達拉宮宮藏瓷器。圖/記者沈虹冰、邊巴次仁、春拉朝陽中的布達拉宮。圖/記者沈虹冰、邊巴次仁、春拉布達拉宮宮藏瓷器。圖/記者沈虹冰、邊巴次仁、春拉布達拉宮宮藏元代青花鳳穿牡丹紋罐。圖/記者沈虹冰、邊巴次仁、春拉布達拉宮宮藏瓷器。圖/記者沈虹冰、邊巴次仁、春拉2019年布達拉宮珍寶館文物展出現場(上圖),參觀者仔細觀看瓷器(下圖)。圖/記者沈虹冰、邊巴次仁、春拉拉薩市林廓路上一間景德鎮陶瓷專賣店和店主周華勇。圖/記者沈虹冰、邊巴次仁、春拉上圖為懸掛於布達拉宮西大殿正中上方、乾隆賜予八世達賴喇嘛的御筆金字匾額「湧蓮初地」;下圖為布達拉宮紅山腳下文創體驗店內的「蓮花五蘊杯」文創瓷器。圖/記者沈虹冰、邊巴次仁、春拉白釉暗花藏文紋僧帽壺。圖/記者沈虹冰、邊巴次仁、春拉布達拉宮宮藏瓷器。圖/記者沈虹冰、邊巴次仁、春拉 文/新華社束頸、鼓腹、圈足、曲柄,白釉質地,壺口形似僧帽。今年一月,在陝西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陳列廳展出的「藏韻聖宴——西藏文物珍品展」上,明宣德年間的一件白釉暗花藏文紋僧帽壺,格外引人注目。人們駐足品賞,既慨嘆於壺的精美絕倫,又彷彿能透過其光潔無瑕的釉面、巧奪天工的工藝、祈福吉祥的藏文文字,望穿歲月,看到過往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一眼千年實物見證古時入藏難,難於上青天。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流傳在西藏的官窯古瓷並不被人知悉。直至一九八○年代,研究人員首次發布薩迦寺藏有明宣德青花五彩瓷碗文圖,西藏保存的國寶級官窯瓷器才受到關注。薩迦寺僧人洛卓拓美介紹,薩迦寺始建於公元一○七三年,素有「雪域敦煌」之美譽,僅官窯景瓷數量就達近二千件。宣德青花五彩碗和高足碗,繪有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器底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官款,碗內齊口一圈藏文,是迄今所發現燒造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宣德青花五彩器,也是明中央向薩迦寺賜送的實物見證。「宮廷內帶有鮮明雪域風格的瓷器,是藏漢文化交流的結果。這種交流早在唐代開始,綿延一千多年從未間斷。」北京故宮博物院器物部陶瓷組副研究館員劉偉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由藏族學者達倉宗巴.班覺桑布所著、成書於十五世紀的《漢藏史集》,記錄了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第三十六代藏王都松芒波傑抱恙,一日見鳥銜樹葉飛來,王以之泡水飲用,病癒。遂命人尋葉,得知來自漢地,聽聞漢地有瓷碗,又派使臣求碗,唐王派技師入蕃域。從此,瓷碗生根藏地,備受人們喜愛。西藏山南市瓊結縣下水鄉唐布齊村俗稱索那唐布齊,因各處堆放黑炭(藏語稱索那)而得名,便是當年燒製瓷碗之地。西藏自元代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後,文化交融、民間交往愈加繁盛,大量元青花瓷器流入藏地。布達拉宮宮藏元代青花鳳穿牡丹紋罐便是實證。布達拉宮管理處副處長索南航旦表示,從過往歷史可見,景德鎮御窯廠瓷器在與藏文化交流中,極大地融入了西藏的傳統審美,出現了一批明顯帶有西藏傳統文化元素及藏傳佛教色彩的新器型,如多穆壺、僧帽壺等;裝飾紋上出現了如吉祥八寶、方形蓮瓣、藏梵字紋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西藏古瓷總數超萬件,來源主要包括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高僧和寺院的賞賜和供養、西藏僧俗上層的訂製以及漢藏兩地民間貿易等。其中以景德鎮明清時期官窯瓷器居多,收藏多見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西藏自治區博物館以及薩迦寺、扎什倫布寺等。保存最珍貴的禮物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的茶馬古道上,一隊隊馬幫馱著茶葉、絲綢、瓷器等,歷時年餘,從中原大地走向雪域高原。人們無法想像,在這條古道上,一件件精緻而易碎的瓷器,是如何走過萬水千山,從中原內地進入西藏的。文獻記載,作為中央政府的行政區畫之一,每逢西藏法會、節日、寺廟落成等重要節點,朝廷都有大量賞賜和供養。而官窯景瓷作為最高賞賜之一,不僅代表著統治權力神佛天授,也標誌著受賞者的社會地位,因此成為最珍視的「禮物」之一。對最珍貴的「禮物」,一定有最智慧的方法加以保護。瓷罐裡加土,種上麥子,讓其發芽,形成加固;抑或專門為瓷器訂製麻編、藤編、皮質、鏤雕銅質、漆木等不同質地的套子加以保護。「通過這樣的方法,確保了大量瓷器能夠完好無損地運送至雪域高原。」世界文化遺產羅布林卡管理處副研究員達珍說。歲月留戀了青花,青花留住了歷史。「我們這裡有一個衙門,歷史上皇帝賞賜的物品,衙門會代表皇帝送過來,賞物由寺內『甲納拉康』(漢佛堂)統一管理。這些賞賜大多為金冊、金印、佛像、綢緞等,還包括乾隆皇帝賞賜給六世班禪的唐卡、花瓶等。」這是西藏扎什倫布寺八十歲老僧吞巴·次仁多吉回憶其師傅曾經說過的一段話。他傳承師傅技藝,對瓷器頗有研究。據他所知,早在元朝前,藏地就有瓷窯,瓷器稱「普爾嘎」,元朝中央政府還曾派景德鎮工匠赴日喀則薩迦「帕戈」窯指導燒製瓷器。同一時期,西藏山南扎囊也曾出現「扎戈」、「普布」等本地瓷窯。「縱觀歷史,景德鎮官窯瓷器的傳承與發展,深刻見證著漢藏民族相互學習,在融合中進步,進而形成中華多元一體文化的進程。而景瓷不僅是文明交融、文化交流的載體,更是漢藏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見證。」達珍說。文創商品翻山越嶺喝酥油茶的杯子最暢銷拉薩林廓路上一間景德鎮陶瓷專賣店門庭若市,近百平方公尺的店鋪裡擺滿了瓷器,絡繹不絕的藏族民眾前來選購。店主周華勇來自江西景德鎮,今年四十五歲,在藏做景瓷生意十五年,深知瓷器在藏家百姓心中的地位。他說:「喝酥油茶的杯子最暢銷,喝甜茶的杯子愈來愈講究。」「潔白無瑕的瓷碗,繪有吉祥八寶的圖案,如此精美的瓷碗,又能何處覓得……」這首傳唱度極高的民歌,道出民眾對瓷器的熱愛。布達拉宮紅山腳下文創體驗店內,一款「蓮花五蘊杯」文創瓷器,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續寫了漢藏民族自古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文創店工作人員巴桑玉珍表示,其創作靈感源自懸掛於布達拉宮西大殿正中上方、乾隆賜予八世達賴喇嘛的御筆金字匾額「湧蓮初地」。西藏自治區博物館文創店仿製乾隆藏品青花陶文福壽三多瓷器套裝,則由景德鎮匠人用傳統工藝燒製,一經上架便搶購一空。周華勇店裡的景瓷以茶杯、碗、碟為主,還有花瓶、禮佛瓷器等。他的生意,已翻越喜馬拉雅山脈,走進了尼泊爾、印度客戶家中。「我是生意人,也是新時代的文化使者,我既推廣瓷文化,更見證和推動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他說。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大陸產業發展】 貼地飛行的磁懸浮列車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紅河州善用生態當品牌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 作者其他文章【演員導演】 王寶強 不到最後 誰都不知道結果大陸社會觀察 長江江豚 串起微笑的連線讓漁民上岸 組一支響噹噹的保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