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區法拉盛的常青農園韓裔擁有主導權。圖/陳麗卿
紐約客開春農園種菜樂,連植物園的蔬果種子也熱銷。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大蘋果的綠色版圖十分可觀,除了傲視全球的中央公園之外,號稱紐約「綠洲」的市民花園、農園分布五大區,也是紐約客最愛。
很難想像世界萬象之都紐約的都會農業如此發達,讓大蘋果變得更適人居,更能永續發展,也更平等互肋;紐約客可以打理自己的花園,也可以在屋頂弄個溫室,如果家裡沒有空間,就去參加社區農園,真要是沒有機會,公園管理處也鼓勵你去動員號召,去找塊地讓大家都有事情可忙。
在紐約市區這樣寸土寸金的所在,能有後院庭園少之又少,社區的市民農園不只是植花種菜,也是大夥可以聚集在一起親近土地,打發時間、閒聊、交換農藝經驗的好所在,可以說是平民紐約都會生活最滋潤的一塊。
紐約市能夠密集建立全球都會少見的「都會農園」,說起來有點陰錯陽差,早在1960、1970年代,紐約市曾經面臨財政危機,有過蕭條衰敗的歲月,市區有上萬處破敗的建築物、荒廢土地不是雜草叢生就是棄置輪胎,剛開始有居民看不下去整理利用,沒有想到發展成綠色一片天。
紐約市政當局從1962年的居家花園競賽到1973年的「綠色游擊隊」,鼓勵市民遍撒種子,到後來公園管理處在1978年成立「綠手指俱樂部」,提供資源協助居民成立花園、農園,發展到1985年,紐約已經有近千處。
到了1994年,朱利安尼市長任內打擊犯罪,收容街友,籌建政府樓,準備要收回拍賣這些公有土地,腦筋動到上百處市民農園,希望收回土地公開拍賣,以活化紐約土地資源。
紐約綠手指在這些廢墟造園,早就跟土地有深厚感情,哪裡肯放手;各方展開全面動員護產,成立土地信託非盈利組織,堅持保護這些綠化資源,透過示威、訴訟、申請禁制令阻擾公開拍賣,終於讓農園保留生機。
如今紐約市資產的社區農園有五百五十座,政府樓公共建築附設花園七百處,還有七百四十五個學校農園,再加上百座土地信託組織設置的農園,共同打造紐約的綠色家園。
「自然是紐約客的基本人權」,紐約公園管理處「綠手指俱樂部」發揮一定作用,再加上愈來愈多的民間社團、非盈利組織動員協助紐約客改善自己居住環境空間,透過網路成立平台,定期召開研討會,協助民眾解決農藝問題,也讓紐約的綠色勢力根植大地。
紐約地球村五大區不同族裔,各有五花八門的菜園,有時管理難免有死角,像法拉盛常青農園早年由韓裔老人闢建,不斷傳出因為爭搶農地暴力相向,執事主委不肯移交管理權還以自焚要脅,成為管理上的頭痛難題。
如今五畝大,三百個單位的農園有五分之四掌握在韓國人手中,華人只分到五分之一左右;主要是韓國人團結,踴躍投票,爭取在地資源自然比較有優勢。
萬萬沒想到紐約客的「菜園政治」也是另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