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0】隨堂開示錄 358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52 佛教面面談(二) 4-1

星雲大師 |2021.03.01
2562觀看次
字級
菩提心就是所謂「上弘佛道,下化眾生」,是菩薩的發心;菩提心融和了所有宗教的真善美,也把宗教界分裂、煩惱、不當的東西都排除了。
曼陀羅園騎龍觀音。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南方人物周刊》訪談
時間:2009年7月1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客堂 

提問一:中國大陸近幾年來提倡儒學,也召開世界佛教大會。請問大師,您如何看待大陸當今的佛學復興、儒學復興?

大師:在所有宗教裡,佛教有所謂「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佛法,就像車子有腳踏車、摩托車、汽車、大巴士、遊覽車,從小車到大車也有等級之分。五乘佛法中,「人」是最基礎的,儒家如人道;基督教如天道;像老子、莊子的道家,就如聲聞、緣覺;佛教除了人道、天道、聲聞、緣覺以外,還有一個「菩薩道」。
何謂菩薩道?就是「自度度他、自覺覺人」。菩薩道不僅有人、天乘的入世精神,也有聲聞、緣覺的出世思想;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兩者融和為一,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所謂「上弘佛道,下化眾生」,是菩薩的發心;菩提心融和了所有宗教的真善美,也把宗教界分裂、煩惱、不當的東西都排除了。
以佛光山來說,你認為我們很入世嗎?不是,我們只是很簡單的生活;我們很出世嗎?也沒有,我們都熱心為世間服務。我們以出世的心、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在出世和入世之間取得平衡,這就是「人間佛教」。慈悲、守戒律、忍耐、結緣、包容,舉凡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都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實為未來宗教界的一道光明。
其實,人間不一定要佛教,人間要的是幸福安樂,不要戰爭,不要仇恨,不要鬥爭、恐怖。因此不管佛學復興、儒學復興,都能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尤其佛教主張慈悲、和平,乃呼應時代潮流,更有助於國家的精神建設。

提問二:在大陸,以我們切身看到的家庭問題,如婆媳糾紛、夫妻不和,彼此吵架爭執,通常有一方會尋求宗教管道,卻經常苦於身邊沒有正信宗教或佛教徒可以幫助他,反而是基督教或一些邪信宗教,他們的教徒會主動關心、慰問這些苦難的人。在這樣的情形下,往往能讓這些苦難者的心靈得到慰解。大師,您是如何看待這樣的問題?

大師:宗教能為人生的苦難提供什麼幫助?這個問題很重要。不過,宗教還是有程度之分。一般人剛開始接觸信仰,都著重在溫情主義,尤其人碰到心靈脆弱的時候,需要感情依靠,往往希望獲得他人的幫助。等到信仰慢慢強化了,就開始要追求信仰的真理。但是,到底什麼是真理?我們要如何檢證我們所信仰的真理呢?各個宗教都有不同的說法。佛教對真理的判定,也有一定的標準:
第一、要有普遍性。一個道理,不管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去講都是一樣的。它具有普遍性,沒有人會否認它,就是真理。
第二、要有必然性。人生不能更改的道理如無常、緣生緣滅,就是真理。
第三、要有平等性。人人都一樣,很公平。例如生死,有其普遍性。古今中外,不管什麼地方的人,有生就有死,這是普遍的、必然的、平等的,因此「生死」,就是真理。
再如因果,世間凡事都有因果,「因果」就是真理;凡事要成就、成功,必須靠各種因緣條件,缺一不可,「因緣」就是真理。
佛教對世間真理的印證,除了要有普遍性、平等性、必然性,還要具備永恆性、本來性、超越性、可證性等條件。如夫妻吵架,究竟誰對誰錯?它不是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只是一時的,所以不能算是真理。
因此,面對社會人生的問題,一個正信宗教能帶給人的,不只是一時的慈悲與救濟,而是能幫助苦難者從困苦中建立信心,讓世人認識生命的真諦,這樣的信仰,才能為人類帶來光明與希望。

提問三:佛光山乃至大陸佛教未來發展的主流,是否會朝向教團化、事業化?您如何看待大陸佛教事業沒有政府補助的問題?再者,您一生弘法、探索如何光大佛教,對於佛光山人間佛教目前的發展方式有什麼看法?這樣的發展形式,對大陸佛教是否也有推廣意義?

大師:我不知道。我只能說,我是一個不要錢的人,但沒有人能了解我「不要錢」的道理。我一生不積蓄、我沒有個人的銀行存款,身上也不放錢。即使佛光山在全世界有三百多間寺廟,都不是登記我的名字;甚至出門,也不需要帶什麼行李。為什麼?現在到處都有寺廟,所到之處都有飯吃、有地方住,我還要錢做什麼?再者,我沒有鑰匙,我的房間從不上鎖;我沒有抽屜,不會把東西私藏起來;我不為自己買東西,也不會叫人去買,有東西就用,沒有就算了,我就這麼過了一生,反而覺得自己擁有很多。清風明月、日月星辰、大地山河,都為我們所擁有,我還需要這些有形的錢財嗎?
佛光山開山以來,在我擔任住持時,從沒有跟人訂過契約。我覺得宗教如果還需要靠契約來約束,是一件很令人慚愧的事,於是我憑著宗教力量,佛光山四十多年來的建設,工人還是原班人馬,沒有換過一個人。有改變的,是增加了他的兒子、孫子來投入,但父執輩沒有換過一個人,我們都變成一家人了,這是世間上難能可貴的情誼,這就是道義佛法,是真正的人性,可惜一般人看不到這個層面。對於那些眼裡只看到政治、金融、商業……的人,我們只有一句「阿彌陀佛」。
提問四:您一生弘法過程中,曾有過絲毫的猶豫、動搖嗎?

大師:沒有。儘管我走過了動亂紛擾的時代,可是從不覺得苦楚,也沒有感到委屈、風浪。在我心中,一切都不是我的。真要說有,就是過去年輕時,在大陸曾被共產黨逮捕過,他們要槍斃我;到台灣,國民黨也要槍斃我。但是他們都錯了,槍斃我做什麼?我不是匪諜,也不是國特,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和尚。幸好我命不該絕,一路至今,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這許多往事都不談了,現在我只想促進世界和平,讓人民幸福、安樂,讓大家互相尊重、包容、和諧,所做的一切,只希望能將佛教的歡喜,散播給一切眾生,吾願足矣。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