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0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人海慈航:怎樣知道 有觀世音菩薩 18 第四章④施無畏 最高管理精髓

星雲大師 |2021.01.31
2836觀看次
字級
觀音菩薩及善財龍女像/明至清代/北京東城故宮博物院藏

文/星雲大師

3.「七巧」的管理法

觀世音菩薩為了將他世界裡的眾生「管理」好,所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讓眾生得以無憂無懼,例如你有貪欲的,他布施喜捨來幫助你;你有瞋恨的,他以慈悲來教化你;你是愚痴的,他用智能來引導你;你有疑嫉的,他賜信心來攝受你;求生兒子的人,他能幫助你生下福德智慧之男;求生女兒的人,他能幫助你獲得端正有相之女。

如果你是軍人,他為你說軍人法;如果你是工商人士,他對你講工商管理法;即使你是一個童男或童女,他也會以童男童女的教育布施給你;因為觀世音菩薩善應諸方所,能隨類應化,觀機說法,所以他走進了每一個人的心中,而信者們也將家庭裡最好的地方供奉給他,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信仰及領導。

觀世音菩薩善應諸方所、隨機應化的權宜巧妙,運用在生活中,則要有「七巧」,才能有好的管理。

何謂「巧」者,即是「隨機應變,識得大體」的靈巧之人,在為人處事上,必能表現「堅守原則,圓融變通,隨緣便利」。

有一名弟子問師父:「人生的價值何在?」

有一天,師父拿了一塊石頭,叫他到街上待價而沽,但是只要知道別人出價多少就好,不要出售。

弟子照做,到街上問價,有人出價一元,有人喊價兩元,有人要價五元,最高出價十元。

弟子回寺告訴師父,師父第二天又叫弟子拿到百貨公司估價,百貨公司有人見石頭光澤亮麗,於是一百、兩百、五百,到最後有人出價一萬元。

後來,師父又要弟子把石頭帶到珠寶博覽會去估價,會中有人一看,晶瑩剔透,馬上出價十萬,跟著有人五十萬、百萬、千萬……

弟子回寺告訴師父,師父說:「你問我人生的價值,答案就像這塊石頭,看它放在什麼地方,就是什麼價值!」

人的價值儘管各有不同,但是做人就是要創造自己的價值,才是人生的意義;而一個「巧」者,更是懂得創造生活的價值。

何謂「生活七巧」:⑴說話要有技巧,⑵做事要懂善巧,⑶反應要能敏巧,⑷思想要達智巧,⑸學習要用心巧,⑹做人要夠靈巧,⑺凡事要會活巧。

⑴說話要有技巧:一句話能讓人歡喜,也能讓人生氣,就看說話者的技巧;善於說話者,必能注意「態度誠懇、說話語氣、表達方式、情理兼顧、對方反應、說話時機、情境安排」等技巧之運用,存乎一心。

⑵做事要懂善巧:做事情,有時候一個人能獨力完成,有時候要靠眾人群策群力。不管是個人或眾人完成之事,都必須善用技巧,比如以個人之力能完成之事,不宜勞師動眾,應化繁為簡;而以眾人之力完成之事,必須要事先計畫、分配,且凝聚向心力,不求個人表現,才能順利完成。

⑶反應要能敏巧:遇事反應要靈敏果斷,掌握先機;若反應遲緩猶豫,將費比別人更多的心力善後。尤其危機處理時,更要反應靈敏,才能快刀斬亂麻,化危機為轉機。

⑷思想要達智巧:一個人的思想要清楚靈活,要能事先設想多種可能性、影響性、正反性及有利性,行事時才能時時通暢無阻。

⑸學習要用心巧:「學無止盡」,讀書時要學習,工作時更要學習;學習並非死背教條、枉讀書籍,而是心要巧,保持好奇,邊學邊做、邊做邊學,如此活到老、學到老。

⑹做人要夠靈巧:做人的各種角色扮演,要能恰如其分,主管要有主管的樣子,部屬也要有部屬的樣子,靈巧地實現倫理之道;先學會當人的部屬,吸取豐富的經驗,將來才能當好主管。

⑺凡事要會活巧:「智人做難事,難事也好做;愚人做易事,易事也變難」,事雖有難易之分,端視主事者,能否靈活運用科學方法。活巧的前提就是與時俱進,和時代之輪一起邁進,而非倚老賣老,自以為是。

4.「施無畏」的管理法

人在和人相處中,最不安的就是畏懼和恐慌,所以觀世音菩薩不但救苦救難,而且布施給人「無畏」。

施無畏是什麼?

此中的意義,就如有力量的人和有辦法的人,對於一些弱小無助者,給予保護說:「不要怕,有我。」而此種布施的精神至為重要。

在布施中,有財布施、法布施,還有無畏布施。

無畏布施,是幫助眾生去除恐懼害怕,得到身心安穩,例如有人發生事故,心生恐怖,你以一句真誠話語或是實際行動,使他受益,減少恐慌,就是無畏布施;年輕的阿兵哥為國家服役,給予社會安定的力量,也是一種無畏布施。

財布施,可得錢財富貴功德;法布施,可得聰明智慧功德;而無畏布施,可得長壽健康功德。

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給予眾生布施「無畏」,所以在觀世音菩薩的諸多名號當中,又名「施無畏者」。

我們要發願做眾生的保護傘,不受雨淋;要做眾生的手電筒,消除暗夜恐慌;要做眾生的舟航,讓大眾能離開苦海;要做眾生的家園,讓他免於餐風露宿,正如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

在這個世間上,雖然到處有聖賢善良之人,但是不可諱言的,許多貪瞋愚痴的地獄、餓鬼、畜生也和我們同居一處,所以我們處世,也應該學習膽量和智慧。所謂「勇者無懼」、「仁者無敵」;尤其重要的是「平日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只要自己日常遵守綱常紀律,待人處事慈悲正直,自當能夠磊落做人而「應世無畏」。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句鼓勵的話,可以給信徒安心,舉手之勞的服務,可以讓信眾歡喜,這即是「施無畏」。所以,我們建寺、說法、獻燈、法會、梵唄、浴佛,都是安信眾的心,也是以真理、佛法、體悟、感動,讓信徒歡喜。

一個沒有恐懼、害怕的人,就是能安心,就是能歡喜的人。

人間最寶貴的不是金錢、物質、名位、權勢,而是每一刻都安心、歡喜;即使擁有世間的一切,但如果心不安、不歡喜,那也沒有意義。人能安貧樂道,那是因為知足心安,無欲歡喜。

佛光山的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做為每一位佛光山弟子的座右銘,也是期勉每一個人都成為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的施無畏者──把佛像雕塑得很莊嚴,讓信徒見到了,生起信心;把道場打掃得清潔乾淨,讓信徒禮拜得身心清涼自在,而生歡喜;以親切和藹的態度接引信眾,給予希望;把經典現代化、語體化,在海內外設立道場別分院,也是給信眾方便閱讀、共修。

一個會做人、會做事的人,不是以脾氣、聲音大,就是代表有力量能降伏他人,而是要有施無畏的慈悲,不要讓對方怕我們,要做到人家不怕我們,這才是真正的會做人、會做事的人,也是最高的管理精髓。

5.「學觀音」的管理法

有信徒問我:「師父,既然觀音管理這麼好,我們應該如何來宣揚,或者是勸導大家來學習觀音,管理自己、管理事情?」

其實,在佛門裡,我們天天就在宣揚「觀音管理」了。

所謂的「朝觀音,暮彌陀」,我們每天早上要誦念「觀世音菩薩」,晚上晚課誦念「阿彌陀佛」,平常到了哪個地方,我們大家都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奉行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既要利人,也要健全自己。

而我們信奉觀世音菩薩,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管理,最終極的目標是:「念觀音,拜觀音,更要自己做觀音。」觀世音菩薩能施與眾生無畏,我們也要提升自我的能量,做一個具有「慈悲心、智慧力、勇猛力」眾生的保護者。

對於意志消沉,灰心失志者,應效法菩薩給予鼓勵;

對於被人加害,災難臨身者,應效法菩薩給予解救;

對於遭受挫折,險阻艱困者,應效法菩薩給予助緣;

對於誤入歧途,迷失方向者,應效法菩薩給予指引。

當然,學習觀音管理,首先就是要自我健全。一旦自我健全了,則無論什麼事情都能成辦,一切也都能完成、都能圓滿。

怎樣才能做到「自我健全」呢?

一天傍晚,佛陀的弟子阿難在花園獨自靜坐,忽聞到一陣陣的花香,隨風而至。平常,風吹花香時,由於不夠安靜,不見得能聞到花的芳香。或者心靜下時,卻不見得有風經過,而嗅聞到花香。

這個黃昏,靜坐中的阿難,心格外地寧靜,加上此時正是繁花盛開的春季,春天的風也自然地一陣陣吹拂而來;於是,阿難聞到了有生以來最芬芳而美妙的花香氣息,令他感動得從黃昏一直坐到夜裡,不捨離去。

坐著坐著,他的心,也跟著花香飄動了起來,生起一個又一個問題,這些問題讓他出神離定,接連數日裡,心都沒辦法平靜下來。

這一天,阿難又捲入花香和那些問題中,心被吸引而去。

佛陀經過時,便問他:「阿難,你的心如此地波動不已,究竟是為什麼呢?」

於是,阿難將自己苦思不已的問題,提出來問他的老師:「敬愛的佛陀,所有的花朵,都需要開花才能有芳香,究竟有沒有不開花就有芳香的花呢?花香的產生,經常局限在短暫的因緣中,有沒有常保芳香的花呢?而花香飄得再遠,也有一定的範圍,有沒有瀰漫全世界的花香呢?所有的花香,總是順風飄送,有沒有在逆風中也能飄送的呢?」

面對阿難一連串的問題,佛陀微笑回答:「持戒的人,不一定要開花才能有芳香,即使沒有智慧之花,也會散放芳香;而有禪定的人,他的內心永遠保持喜悅的花香,絕不僅止於短暫的因緣中;至於智慧開花的人,他的芬芳更是瀰漫整個世界,不受時間和範圍所限制。一個透過內在開展戒、定、慧的人,即使在逆境中,也可以飄送人格的芳香呢!」

佛陀又和藹地說:「阿難,一個修行的人,不只是聞到花園的花香,最重要是讓自己心的花園開花,飄送德行的芳香。如此,不論他住在城市或山林,所有的人都會聞到他的芬芳!」

一個透過內在開展戒、定、慧的人,就是一個自我健全的人,他能在內心的花園裡,綻放最美麗也最芬芳的花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