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拳身手矯健 鄉間隨處隱藏高手 文/記者桂娟、李文哲 |2021.01.30 語音朗讀 16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42歲吳波(右圖)是裝修工人,練習太極拳28年,從事裝修行業20年,曾在多項太極拳賽事獲獎。 拿著切割機的裝修工人吳波(左圖)。 圖/新華社 45歲陳紹杰(右圖)陳家溝衛生室的村醫,練習太極拳35年,工作之餘免費教100多名拳友練太極拳。 穿著白大褂的陳紹杰(左圖)。 圖/新華社 黃春英在村裡的小廣場上練習太極春秋大刀。 圖/新華社 文/記者桂娟、李文哲「穿上白大褂,我是村醫。換上練功服,我也是一名拳師。」陳紹杰說,鄉間行醫近三十年,工作之餘帶著一百多名拳友習練太極拳,不收學費,純屬愛好,一年到頭還要外出七八次,會會各地拳友,教拳法、傳心得。陳紹杰十歲起就隨父親習練陳氏太極拳。「『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我們村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練太極拳。」陳紹杰說。離開村衛生室,正逢街邊一身穿橙色環衛服的大娘,手提快趕上她兩個高的大掃帚,邊走邊將落葉、菸頭等掃成堆,眼看垃圾量差不多了,拿起畚箕一把搓起,倒進垃圾桶。大娘上了年紀卻身手矯健,一雙大眼陷入眼窩,臉上條條皺紋,似乎在訴說些什麼。上前一問,果然,是習拳之人。大娘名叫黃春英,今年六十二歲,早年曾在陳家溝太極拳學校學過拳,「後來嫁了人,要帶娃,還要忙農活,一直在想啥時間能重拾這童子功」。四年前,黃春英當上了村裡的環衛工,有了一月人民幣一千五百元左右的收入,也有了重新練拳的空閒。「老架一路、二路,春秋大刀,太極雙刀,這些招式咱現在都重新撿起來了,圓了兒時夢。」黃春英說。談話間,黃春英利索地打掃完了街道。換上練功服,在村委會門前的小廣場上,劈、砍、截、刺……二十多斤重的春秋大刀在她手中運用自如,引得同村村民跟在後面比畫起來。在陳家溝,老幼婦孺習拳成風,歷代名手輩出。走在村內與你擦肩而過的人,也許就是自小習練太極拳的行家。「我們村隱藏著太多太多關於太極拳的人與事。」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陳斌介紹,在王廷大街南段的陳德瑚故居,當年河北人楊露禪就是在這裡從偷窺到學拳,最終投身一代宗師陳長興門下,苦練拳法,成名成家。在陳斌的記憶中,先祖前輩們的功夫故事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彌留之際往往會感歎「終其一生未能盡得太極拳之妙,乃人生一大憾事」。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太極拳 靜制動 柔克剛 晉升非物質文化遺產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黃河之水 蘭州之美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退休之後2025.05.01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 作者其他文章一個村一部史 陳家溝的百年滄桑婦好出土 解開商王朝歷史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