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陸續下令清除或禁止中國大陸產品與書籍等措施;大陸日前也決定禁止台灣生產或轉運的肉類製品輸入,兩岸對立日益嚴重。美國總統拜登已宣布徹查並移除「中國病毒」這類歧視字眼;但我方仍放任官員和民間不斷加深反中情緒,導致大陸也以仇台反擊。這類僵局愈來愈難排解,對兩岸人民絕非是福。
台灣向來以食品安全管理優於大陸自豪,還經常反嘲「大陸貨」有食安疑慮。未料,元月起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到台灣,加上親綠民代、網紅輕率地嘲弄「把萊豬做成肉鬆賣給大陸人民」推波助瀾,讓其出手反擊台灣食安破口。陸禁台豬的舉動,意圖突顯台灣的肉品食安不如大陸,對台灣長期良好的食安形象有如一記重拳。
大陸是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如今以台灣生產或轉運的肉類含有萊克多巴胺為由,擔心萊豬產品流入市場,不但禁止台灣肉類進口,連民間自行攜帶肉鬆、肉乾進入大陸都將嚴查,大陸市面上販售的肉類加工品也將加強查緝,台灣優良的肉製加工品很可能消失在大陸及港澳地區,甚至影響到亞洲及歐美海外市場,後續效應值得觀察。
陸禁台豬的衝擊,我官方顯得毫不在乎,採取一貫的輕描淡寫工夫,甚至還隱匿數字試圖掩蓋真相。農委會先是表示,二○一四年起,台灣就因口蹄疫、禽流感等原因無法出口豬雞生鮮品或加工製品;其實去年(二○二○)台灣出口豬活禽、冷凍肉、肉罐頭等產品,中港澳三地的出口量占了總出口的八成八。農委會把港澳地區的出口量與中國大陸分開統計,明顯是避重就輕的誤導大陸禁令對台灣肉類產業的衝擊。
川普政府已經下台,拜登政府也宣示要禁止仇中歧視,但我政府和親綠人士對大陸的仇視歧視不減反增,兩岸經常不斷隔空舌戰,讓僵局和誤解愈陷愈深。
有台商反應,台灣自費篩檢新冠病毒的費用比大陸貴;衛福部長陳時中竟脫口而出「因為台灣檢驗比較準」,卻又缺乏真實數據證明。而當美國、中國大陸等許多國家都已開始讓民眾施打新冠疫苗防治疫情,但台灣迄今對疫苗何時上市及來源隱諱不明;大陸國台辦明指大陸疫苗無法進到台灣是因為「政治障礙」,我方卻堅稱是對大陸疫苗製程有疑慮。
我方長期抹黑大陸製品和食品,只要任何儀器、設備、製程等牽扯到大陸製,總是聲稱其有安全疑慮或資安問題。但此時台灣的肉類製品因含有萊克多巴胺,反被大陸認為有食安問題而禁止進口,雖有政治反擊意味,但也突顯大陸政府做了保護人民的政策。我方很難分辯,只能用「陸禁台豬對我沒有影響」回應帶過,對於萊豬對人民健康、食安問題卻避而不談。
兩岸本有很多機會可以緩和對立僵局,但蔡政府無限上綱的「恐陸症」,從禁止與審查大陸童書,到大陸資訊通訊科技產品今年底必須全面從行政機關下架,加上縱容側翼散播的仇視和歧視繼續無所不在,升高了兩岸的對抗,日後諸如陸禁台豬的反台政策,恐怕將愈來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