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肆虐逾年,近來全球疫情陡升,確診數已經破億,台灣也因醫院出現破口而陷入恐慌。雖相較各國仍屬防疫優等生,但至今無法取得疫苗,讓大家不免擔心,當各國普遍施打形成群體免疫並開放邊境後,台灣會不會淪為封閉的孤島。
對全民關切疫苗採購問題,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上電視談起採購的難處時,忍不住抱怨某些大國壟斷疫苗,甚至超買了四倍之多,根本是在浪費。陳部長並未指明哪些國家超買,但根據外電報導,包括加拿大、澳洲、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都採購了超過人口三倍以上的疫苗,加拿大甚至超買了十倍之多,顯示大國壟斷疫苗確實是全球防疫的一大問題。
從保護本國人民健康的角度,這些國家超買疫苗也不能說錯,畢竟十個月前根本沒人知道哪些藥廠可以研發成功,也不確定是否每家都能如期交貨,當然要做最壞打算。陳部長也說從一開始就知道許多國家會超買。問題是台灣遲遲沒有動作,東洋公司想代理輝瑞生產的疫苗,還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隔空交火,最後不了了之。現在去怪別國超買疫苗,或許稍可博取道德同情,無助解決問題。
純就疫情與疫苗的關連性來說,現階段台灣其實是全球最不需要疫苗的地方。原因很簡單,台灣防疫做得好,確診與死亡都很低,反觀許多國家動輒上百萬、千萬人確診,正面臨疫情最嚴厲的考驗,當然應該優先施打疫苗。所以有的專家就認為,台灣現在不但不必急著去搶購疫苗,還應該勇敢地向全世界大聲說:「我們OK,你們先打!」這樣更能彰顯台灣擁抱全球的無私精神。
話雖如此,不過台灣確診人數少,也代表有抗體的比例很低,一旦其他國家形成集體免疫並鬆綁出入境管制後,台灣會不會因此被排斥,確實是一大隱憂。因此,我們對取得疫苗雖可以從容一些,卻不能沒有準備。那麼台灣有什麼方法來爭取疫苗呢?最近因為全球車用晶片荒,包括德國、日本和美國都透過管道,希望我國政府協調科技廠商優先供應給他們,有人認為台灣可考慮用晶片交換疫苗。
這確實是很有創意的構想。表面上晶片是晶片、疫苗是疫苗,一碼歸一碼。但不能否認晶片和疫苗一樣,都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沒有疫苗,不可能真正做到防疫,缺少晶片,許多科技產品只能停擺。報載下周美台將舉行一項特別會議,美方將要求台灣增加對美國車用晶片供應,這或許就是台灣突破疫苗荒的良機,期待能有好消息。
疫情當下,每個國家都在想方設法克服困難。許多人注意到以色列已有近半人口施打疫苗,不禁為其政府高效讚歎,卻不知以國其實是出了高價,而且同意提供施打後的醫療數據庫,包括效力和副作用等資料給輝瑞,才能在疫苗爭奪戰中拔得頭籌。說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疫苗當然也不會憑空而降。
不過我們也不必因為疫苗來得慢而過度擔心,慢有慢的好處,初期各種疫苗的有效性、副作用等資料都不完整,台灣晚一些施打,正可參考這些國家的經驗,再來訂定台灣的施打策略,這樣反而更加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