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0】隨堂開示錄 338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44 奧運的精神 2-1 《鳳凰周刊》專訪

星雲大師 |2021.01.28
1437觀看次
字級
圖/資料照片
星雲大師出席2012佛光盃國際女子大學邀請賽閉幕典禮。圖/佛光山提供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44

奧運的精神  2-1

《鳳凰周刊》專訪
時間:2008年8月8日
地點:北京

提問一:您這次來京,是做為台灣代表團榮譽總顧問出席北京奧運,請問您這次來主要想達成什麼?

大師:我個人雖然是個出家人,但是我喜歡體育運動。過去,從台灣開始舉行體育競賽,我就經常關心,甚至是奧運會在世界各地舉行,比如說洛杉磯、日本、韓國,我都有在電視機前仔細欣賞。
現在在我們佛光大學的「佛光女子籃球隊」,是全台灣大學聯賽的冠軍;我們有體操隊,也曾經在亞運會裡得過獎牌,所以我對運動是很支持的。
這一次中華台北奧運代表團邀我做他們的「榮譽總顧問」,其實,也不用我訓練,也不用我指導,只是一個名義支持,精神合作,我也感到很榮幸。

提問二:您對這一次北京奧運會怎麼看?

大師:我這兩天在北京,看見北京的領導們,一致地希望台灣的選手能可以得到獎牌。我自己也感覺到,這一次舉辦奧運的成果會使大陸更輝煌。
昨天晚上,政協主席賈慶林先生在跟我們談話的時候,他也為台灣的選手加油。我想,兩岸的健兒,在這一次奧運裡,應該接受兩岸人民的關心,他們要全力一搏,爭取榮譽,使中華健兒今後在世界體育的舞台上,讓全世界的人對我們重新估價、刮目相看。

提問三:奧運精神和佛教倡導的精神有什麼相通之處呢?

大師:說到奧運精神,你看奧運的五個圓圈,彼此環環相扣,佛教也是講眾生平等,不分男女、老少、彼此,在佛教裡面,甚至都不分宗教的。基督教、天主教,儘管信仰的對象不同,但心是一個,人心向善、向真、向美。每個人的心裡,都能擴大、能包容、能促進和諧、促進世界和平,這是共同希望。

提問四:經典裡講的「勇猛精進」的精神,是不是與奧運精神相近?

大師:整個的佛法裡,心有六個法門可以得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一、布施:就是喜捨,就是歡喜服務。
二、持戒:就是守法。
三、忍辱:忍是有力量的。不能輕易受別人的一句話挑動、打動,我要有堅毅,所謂「不屈不撓」的精神。
四、精進:就是努力、奮鬥、勇敢,才能成功。
五、禪定:這也是很重要的。像台灣跆拳道代表隊最近在佛光山集訓,我就跟他們講要有禪定的精神。
六、般若:就是智慧。運動只有體力,這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力,要巧。像撐竿跳跟體操,巧力很重要。
最後是「心力」,一切都是從心出發。所以,前天我到奧運選手村為選手加油鼓勵,我說,你們不要三心二意,不可以有雜念。就等於我們的信仰一樣,你在比賽前,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勝利!」「我要贏!」你用心激發自己的力量,勝算比較大。

提問五:奧運講要競爭、要積極,這與佛教講不爭取的說法,是不是有違背?

大師:佛法,就是一切法。運動的人,有了佛法,像我們剛才講的「一心不二」。比賽,也是要「一心不二」才更發揮力量。如果計較人我、計較得失、計較別人的一句話而情緒不穩定,是不行的。所以要「心無雜念」,要至誠,只有「我要勝利」。

提問六:現實生活中,人要為生計與人相爭、積極入世。能否請大師就如何面對現實的生活,為我們開示呢?

大師:無論做什麼事,「我要入定」、「我要贏」,不是一時的,要在生活裡養成習慣。比方說,我們要想往生極樂世界,要念佛。但是念佛念佛,真正到要緊的時刻,你卻忘記念佛了。所以,平時就要養成習慣,「阿彌陀佛……」,念習慣了,自然就會有念佛的反應。
什麼叫做習慣了呢?舉一個譬喻說:一個老和尚講念「阿彌陀佛」是很有大用的,你看,見到面了「阿彌陀佛」,你來了「阿彌陀佛」、離開了「阿彌陀佛」、你升官了「阿彌陀佛」、發財了「阿彌陀佛」、你跌倒了「阿彌陀佛」,招呼、謝謝、祝賀、祝福、同情……都是「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是很了不起的。
不過,有一個年輕人聽到了反對,他說:「『阿彌陀佛』就只四個字,哪裡有那麼大的力量?哪裡有這麼大的功用?」講經的老和尚對那個年輕人難以說明,就粗魯地對他說:「混蛋!」年輕人聽了很生氣,說:「你出家人怎麼可以罵人呢?」
只見老和尚輕言慢語地說:「你看,『混蛋』才兩個字,你就激動得那樣受不了,『阿彌陀佛』四個字啊,力量很大的。」
所以,不要小看了佛教的經文,一句經文、一個靜坐、一個沉默、一個動作,都有它的力量。你們看武俠小說裡面,般若神功、無影神拳、摘葉飛花……舉心動念,都是武功。可以說,香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他對佛法理解是很高的。

提問七:很多外國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他們覺得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您怎麼看?中國人真的是沒有信仰嗎?那麼儒、釋、道三者是如何作用於中國社會的呢?

大師:在佛教裡面,看這個世間的信仰叫「五乘佛教」,有五個階段。佛教把儒家歸於「人乘的佛教」,講究做人,例如「三綱五常」、「四維八德」。佛教把基督教歸為「天乘的佛教」,講究升天、享福。佛教把道家老子、莊子歸納為「聲聞乘的佛教」、「緣覺乘的佛教」,就是「出世的佛教」。基督教和儒家是入世的宗教。但是,佛教認為,我們要有「入世的精神」,也要有「出世的思想」,把入世、出世合而為一,就是「大乘菩薩道」;發菩提心,就是「菩薩乘的佛教」。這就是「五乘的佛法」。
說中國人沒有宗教的信仰,這個話是不對的。人,他反對宗教也是一時的。在最後,他的佛性提升了、信心顯現了,都會有宗教信仰的。例如說,遇到危險了,地震、颱風等,他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上帝啊!上帝啊!」就是有信仰了。或者生病了,醫生看不好,他也會祈求:「佛祖啊!你救我吧。」所以在我的了解,人是宗教的動物,說人沒有宗教的信仰,這個是不對的。

提問八:其實宗教是不在乎儀式?

大師:個人的看法不同,你要形式很好,他不要形式也沒有關係啊!互相尊重。等於是你歡喜用刀叉吃飯,他歡喜用筷子吃飯,甚至還有人喜歡用手抓來吃,都不要緊,這都是一種文化,都是一種習慣。宗教的儀式也是規範我們身心的,所以讓它存在也不要緊。他要禮拜,他要打坐,他要祈禱,都沒有關係。(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