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0】隨堂開示錄 337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43 佛教對問題的看法 3-3

星雲大師 |2021.01.27
1910觀看次
字級
提問十一:現今社會有很多不同的宗教,這些宗教傳達的理念精神都是一樣的,如何讓思想比較傳統的佛教徒接受這樣的理念?圖/資料照片
新加坡佛光山。 圖/佛光山提供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43

佛教對問題的看法  3-3

時間:2008年6月4日 
地點:新加坡佛光山會議室

提問十一:現今社會有很多不同的宗教,這些宗教傳達的理念精神都是一樣的,如何讓思想比較傳統的佛教徒接受這樣的理念?

大師:宗教理念精神的傳播,好比教育,有小學、中學、大學,它是有階級、有層次的,高等的、深奧的,利己的、利人的,都不一樣。至於宗教的傳承,重在緣分,好像夫妻結婚要有緣分,信仰宗教也是要有緣分,因緣會改變人的生命。
台灣光啟社社長丁松筠神父跟我說:「假如大師出生在美國,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神父;假如我出生在中國,可能是一個和尚;由於我們出生的地方不同,而造成我們不同的信仰,實際上,在我們來往之後,不都是一樣嗎?」我對他這種說法倒是滿欣賞的。文化、地域、背景儘管不同,但本心本性是一個。
馬來西亞報紙最近有一個案例,有一個婦女是佛教徒,後來嫁給回教徒。嫁給回教徒,就要改信回教,一切就都會改變。入了回教好幾年後,他很痛苦,幾年前就向法院申訴:「我不能做回教徒,我要回到佛教,請宣布我離開回教,讓我信奉佛教,不然心理不安。」這在馬來西亞是大事,是很嚴重的。十一個法官審判這件案子三年,最近判決,同意這位女士將所有回教的名義都去除,回復信仰佛教。所以,信仰不是神明的問題,自己的心是很重要的。

提問十二:在新加坡創建佛光山道場有什麼樣的目標?

大師:五十年前我就到過新加坡。這裡同文同種的華人很多,我一生的志業,覺得應該給大家佛法,給大家歡喜,所以經常來新加坡。
在十幾年前,新加坡有不少年輕人到佛光山念書,畢業以後回到新加坡,慢慢感覺到新加坡需要「人間佛教」,因此我們就派滿可法師回來。經過他十二年的結緣、努力,獲得新加坡廣大的信眾給予支持,就建了新加坡佛光山。

提問十三:現今的社會,貪瞋痴在僧團出現,如何保持佛教徒對出家人的尊重?

大師:這個問題,我聽了感覺很慚愧。基本上僧侶是宗教師,是要表現道德,表現善良。但是現在的宗教因為流傳太久,分子複雜,而讓少數旁觀者生起疑惑:這樣的宗教師能做為社會的模範嗎?能讓我們在家人跟隨你們學習嗎?
我以太虛大師到上海講經說明:有人請太虛大師到上海講經,歡迎會上有人讚歎太虛大師了不起、有學問、有道德、有現代的知識……但是現在上海的和尚趕經懺、不務正業、不講究道德、不講究形象……
太虛大師聽了不高興,「怎麼罵起那些出家人了?」就舉了一個例子:現在的社會人士就好像抹布,抹布很髒,但沒有人說他髒,因為他已經成為公認的,這就是社會。出家人身上偶有斑點,有了一點汙點,就很明顯,其實這還是很有限的。
對於不如法的出家人我能諒解,為什麼?假如有一個出家人想喝酒,他敢在你們面前喝嗎?不敢。一般社會上的人都是說:「來,再來一杯,乾杯,不醉不休!」他不覺得不好。可是這個出家人不敢在大眾面前喝,只有偷偷地在旁邊喝,為什麼?他感到慚愧,不能給人知道,「唉!罪過,我喝酒。」他有慚愧心,就比較難得,畢竟他是人嘛,還沒有成佛。今天的社會有好多凡夫僧,我們應該諒解他們。當然,也有知識僧、聖賢僧、菩薩僧,等級很多。
很謝謝你提醒我們出家僧侶要自重、振作,樹立形象。但是有一些不當的分子,破壞了形象,大家也要諒解,那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而已。即便有不好的,也不要緊,例如許多的師父,他不是聖賢,也不是菩薩,甚至有很多缺點,但是沒有關係,他度了我,讓我跟隨他在佛門裡有一個學佛的機緣。再說,有哪一個是佛祖度的?有哪一個是菩薩度的?不都是這些道德不健全,形象不好的出家人度了我們嗎?他度了我,我就要感謝他。中國話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對於這些凡夫僧,我比較有這樣體諒的心。

提問十四:如何引度青年進入佛教?

大師:舉世的青年確實需要佛教,為什麼?沒有佛教,就沒有目標;沒有佛教,就沒有軌道;沒有軌道,交通會混亂;沒有目標,就等於沒有方向。現在的青年需要光明,在光明下要能辨別善惡,要有是非觀念,要發揮正直、道德、善良的本性。
所以中國儒家講「四維」:禮、義、廉、恥,你能沒有禮貌嗎?能不講仁義嗎?能不講廉潔嗎?能不講羞恥嗎?沒有禮、義、廉、恥,不像人耶!儒家也講「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你不能沒有這些基本的道德修養。現在的年輕人不能以賺錢為最重要,也不能自私,只顧自己。要知道人在世間上,一個人是不能生存的,都是仰賴大家給我幫助,吃飯要有農夫種稻,穿衣要有工人織布,看報紙也要有你們記者採訪,看電視要有演藝人員表演,沒有這些,生活有什麼趣味呢?因此,要感謝這些因緣,帶給我生命的意義;所以,我也要回饋大家,我要奉獻給大家。
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要講究奉獻,講究服務的人生。未來的社會,服務很重要;不服務,統統要被淘汰,包括佛教。所以,我呼籲佛教一定要對社會提出服務,如果不服務,老百姓誰要你?什麼是人間佛教?就是要提倡為眾生服務。不管什麼行業,要生存,都要講究服務,不只講服務,還要講服務的周全、服務的品質、服務的尊重。

提問十五:現階段您覺得什麼最重要?未來有什麼期許?

大師:對我個人來說,心裡的平靜、心裡的滿足、心中的自在,在這幾十年的修行中,有多少功力,我會知道。不過這還只是個人的自受用,不算;要進一步他受用,要讓大家和諧,讓大家互相尊重,讓大家彼此包容,讓大家歡喜,讓大家安樂,甚至讓世界和平,不要受刀兵戰爭之苦,讓世間沒有欺騙、奸巧,讓所有壞的都銷聲匿跡,讓所有好的都浮現出來。我這樣祈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