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翎
文/翎
邁入冬季後,華人中最重要的春節便成了我的殷殷企盼。說到年菜,每個人的心中,應當都有一道自認最為應景的年菜,倘若缺少了這道菜色,便會覺得這年味所剩無幾。
我心中最應景的這道菜,沒有佛跳牆那層層食材堆疊的馥郁,也沒有猴頭菇油飯伴著麻油香氣的濃醇,只有一身純樸潔白的軟嫩──傳統蘿蔔糕。
每年過年,家人們引頸期盼的莫過於──阿嬤親手製作的蘿蔔糕。刨成細絲狀的新鮮蘿蔔,在鍋中翻炒出水,燜煮至半透明狀,摻進鹽巴調味後,緩慢倒入純在來米輾製而成的白漿,小火不停翻拌直至黏稠狀,再放入蒸籠中,置於絳色紅磚砌成的古灶上,陣陣濃熱白淨炊煙裊裊直上,咕咕冒泡翻騰的水聲,伴隨白蘿蔔清香,炊蒸出一大籠,供家族二十幾人口飽餐的蘿蔔糕。
塊塊方糕分切成片,順著鍋緣滑下熱鍋,滋滋作響的煎炸聲輕觸鼓膜,昇華成幸福。邊緣帶點酥脆焦黃,沾上些許黝黑的醬油膏,平實無華的柔嫩帶著蘿蔔香氣在嘴裡入口即化。
阿嬤的「蘿蔔糕」總能贏得兒孫們的讚賞,聲聲讚歎與感謝,一掃阿嬤因不受家族長輩疼愛,而鬱鬱寡歡的神情。她的面容因此暈染上歡樂與自信,微微酡紅的雙頰,讓人不難想像她年輕時的閉月羞花。我總在一旁看著她神采飛揚的容顏,為她感到喜悅。
前些年,阿嬤因病離世了。年節的蘿蔔糕,早從阿嬤的傳統手工,換成了市售的品項。要想再吃到那令人懷念的滋味,恐是再無機會。感慨之際,入口的蘿蔔糕輕撫舌尖,在我驚詫之餘,母親笑道:「這是嬸婆做的蘿蔔糕,今年特別和我們分享。」氤氳悄上,模糊了牆上的阿嬤相片。那七分相似的氣味,幾乎令人錯認是過往的熟悉。所有的思念與寂寞,都在這一刻裡,得到慰藉……
濃烈的思慕,攙和在後來的每個年節裡。一塊阿嬤的蘿蔔糕,是我心中的最佳年節應景,再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