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夏日季節,身為台中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特有湯品非「麻薏」不可了!麻薏又名「埃及國王菜」,墨綠的植株,以及那略帶鋸齒狀的葉緣,是中部人才享有的獨特。小小一碗麻薏湯,背後卻有繁瑣的工序。圖/翎
文/翎
又到了夏日季節,身為台中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特有湯品非「麻薏」不可了!麻薏又名「埃及國王菜」,墨綠的植株,以及那略帶鋸齒狀的葉緣,是中部人才享有的獨特。小小一碗麻薏湯,背後卻有繁瑣的工序。
首先要將葉片與主幹分離,挑去老葉,接著再用手搓揉葉片,將內含的苦水一一搓揉出來,並用清水沖除,來回反覆多次,最後才能放入鍋中,燜煮出一鍋墨綠微稠的麻薏湯。
印象中,小時候,媽媽總會在麻薏湯裡面加入些許的地瓜。在一鍋「苦水」當中,專屬地瓜的自然甜味也被無限放大。黃綠相間的鍋裡,總搭配上媽媽苦口婆心的勸說:「消暑退火,多喝點。」年幼時不明白這湯究竟是什麼酷刑,又稠又苦,總是「黃多綠少」的舀湯,卻又再被逼著喝下更多的濃綠湯汁,真是苦不堪言。
如今長大了,到外地求學,卻再也不見這特有的湯品。炎炎夏日裡,竟也懷念起那一碗苦澀中帶著甘甜的墨綠。在為數不多的歸家次數裡,不是時節不對,便是來去匆匆,已有許久不曾再品嘗這獨特的滋味。直至最近,天時地利人和,媽媽再次煮了麻薏端上餐桌,碗中的墨綠與濃稠依舊,她的苦口婆心也在耳邊響起,滑入喉中,竟是一種莫名的感動。曾經認為的苦澀,如今嘗來,卻只是嚥下後回甘的悠揚前奏;地瓜的滋味仍舊那般甜美,在鍋中浮浮沉沉地優游著。那鍋麻薏湯被我喝個見底,媽媽看見我的捧場,笑得合不攏嘴。
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歷練與現實的考驗,讓我們對苦的忍受度逐漸增加,也讓我們學會細細體會其中的蘊含,小時記憶裡的苦澀已然不是苦澀,濃郁的香氣與回甘,一如人生,更耐人尋味。